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张桂梅:把大爱洒满金沙江两岸

赵汉斌
2020年12月11日10:41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瘦削的身影,浑身是病的63岁女校长,把《感恩的心》当校歌,12年坚持,把1804个山里女孩送进大学殿堂,改变了上千家庭,影响了无数人。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这是张桂梅常挂在嘴边的话。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等身的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2020年又一次次被“刷屏”,她的名字和事迹传遍大江南北。全国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云南省授予她“云岭楷模”称号;12月3日,中共中央授予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我所做的一切、所得的一切,都不属于我个人,更不属于我的亲属,是这片土地的父老乡亲的,是党和各级组织的。”张桂梅说。

17岁那年,张桂梅跟随姐姐从黑龙江来到云南,后与丈夫同在大理市喜州镇任教。1996年丈夫不幸去世,黯然神伤的她,申请从大理调出,地处金沙江腹地的丽江市华坪县接纳了她,到县民族中学任教。

不料刚过了几个月,她被查出子宫内有一个很大的肌瘤,生死悬于一线。由于给丈夫治病,张桂梅几乎没有积蓄,华坪县各级干部、素不相识的人,甚至来县城开会的妇女代表捐出仅有的5元回家路费,救了她。

张桂梅回忆说:“当时我在想,我没为华坪做过一点点贡献,却给大家添了大麻烦。他们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干什么?”手术后仅24天,她又站上了讲台。信仰、感恩与坚持,从此成为十来年伴随她的关键词。

不久后,张桂梅发现陆续有女生辍学,通过一次次家访,几乎无一例外是由于家境困难,而且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浓厚。“我把那些姑娘一个个往回捞,哪怕我自己出钱,也一定让她们读书!否则十几岁外出打工,早早出嫁换取彩礼补贴家用,是大山里大多数女孩的共同命运。”

张桂梅想到了一个现实问题,一个有知识的母亲、一个有责任感的母亲,是不会让孩子辍学的,也不会让代代贫困下去,所以要让山里的女孩受教育,全免费上高中,她要办一所免费的女子中学!

从2002年起,张桂梅就为这个近乎“疯狂”的美好愿望四处奔走,募捐筹款,她的故事“可以让石头流泪”。省、市、县党委政府领导再次站到她身旁,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办校,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

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9月正式开学,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张桂梅担任校长,吸引来16名教职员工。当年招收了100名女生,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

办学之初,女高没有食堂、没有厕所,条件极差,坚持了一个月就相继有9名教师离开,6个孩子转学。“用命在拼”的张桂梅,带着其他5名党员在手绘的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守住属于自己的扶贫阵地。3年后,把原本入学分数没有门槛、基础普遍较差的69个女娃子,撑上本科线,综合上线率达100%。

黄付燕是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如今在贵州当小学教师。“12年前在女高,学习是唯一的事。从早上五点半到晚上十二点,军事化管理,快节奏生活。午饭是跑着吃,从吃饭、打饭、刷碗只有10分钟。不努力,你会觉得对不起世界。”她告诉记者,走出大山,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从2011年起,华坪女高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排名丽江市第一。但就在年年的喝彩和点赞声中,张桂梅的健康每况愈下,肺气肿、肺纤维化、骨瘤、小脑萎缩……近20种疾病缠身,数次病危抢救。

华坪女高2012届学生陈法羽,现在是一名人民警察。“那时,每天近20个小时,张老师都和我们同步。她每天坚持出现在操场上。我们想,老师都这么拼,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用功?”她眼含泪花。

张桂梅没有积蓄、没有孩子,孩子叫她老妈、张妈妈;哥哥以及同她一起长大的侄儿去世,她都没能回去看一眼,却步行11万公里,不报销一分钱在金沙江两岸的大山里家访;在华坪,女高和福利院是她的家,而属于她的,仅有三楼一间高二女生宿舍靠门的一个床铺;对自己和亲友“抠门”,却把100多万元的奖金、工资用在了学校和孩子们身上。

“这十几年,是我一生中最精彩的十几年,也是痛苦、劳累、快乐的十几年。是这片土地接纳了我,给了我一个绽放人生异彩的舞台。是组织支持、培养了我,让我能够做事、把事做成,造福山里的孩子们。”张桂梅说。(科技日报昆明12月10日电)

(责编:何淼、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