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曲建武:看着学生们一天天成长,那是一种幸福

2020年12月09日08:30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我打心眼里觉得天底下最好的职业就是老师,尤其是做一名辅导员,给学生上思想品德课,看着学生们一天天成长,那是一种幸福。”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曲建武说。

在海大,曲建武的理论课堂从不点名,却总是座无虚席;每到学生生日,他都会发去一份少则几百字,多则上千字的祝福以及叮嘱,学生由衷地称他为“我们的父亲”。

尽管年逾六旬,但是对教书育人岗位的热爱,让他依然满怀激情、不知疲倦。对学生的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爱,早已融入他的血液之中。

假如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做一名辅导员

“我有38年从事学生工作的心得和经验,哪怕能影响到一个人,就不枉此行。”最近两年,曲建武先后获得“全国时代楷模”“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来自全国各地的邀请纷至沓来,只要时间允许,曲建武都不会推辞,面对记者采访,他如是说。

从辅导员到学生处处长,再到校党委副书记,直至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38年来,曲建武的职务一直在变。但是他的初心始终没有变过,不论在什么岗位,在曲建武内心深处,最牵挂的始终是学生。

曲建武对教师情有独钟,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师范学院,他本打算去西藏做一名教师,因为分配时没有计划便没有如愿。1982年,曲建武留校担任辅导员后,他决心要做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因为对学生工作的爱,他投入满腔热情,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同乐。他当年的工作手册上,详细记录了每一位同学的情况,包括家庭、学习、个人特长喜好等。

2013年,曲建武做出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那时,他是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兼省教育厅副厅长,可他却执意返回校园,一心只想重新站上三尺讲台。他的这一决定令很多人错愕,至今仍有人不理解,但对曲建武来说,这并非冲动,而是酝酿已久——回到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回到学生当中,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他心中。“2013年我56岁,正好可以带一届学生,再迟就来不及了。”曲建武说。

“学生们需要更多贴心的辅导员。青年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希望,我无论在什么位置上,想的都是能不能回到学生当中,在辅导员的岗位上画上职业生涯的句号。”在曲建武看来,没做过辅导员工作的人,不会理解这份工作对人生的意义。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怎能实现人生的幸福?而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正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一环。

如今谈起2013年的那个决定,曲建武依然很坚定:“当辅导员是我的看家本领,我愿意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大学里那么多的学问要研究,辅导员育人是尤其高深的学问。假如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做一名辅导员。”

我会等你们,一直等到连一碗水也端不起来的时候

2013年,曲建武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校园。辞去领导职务的他来到大连海事大学,做了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的一名普通辅导员。新生一入学,他就为自己所带年级的每一名学生建立了电子档案,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大学梦想和最关心的问题。他把自己的手机、微信向同学们公开,承诺24小时为同学们开机,他对同学们说:“我将伴随和见证你们的成长。”曲建武说到,也做到了。

他组织学生成立读书社,要求每个学生都加入其中,还多次到书店为学生选购了8000多元的人生励志书籍,并举办了多期读书报告会,帮助学生们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在这期间,曲建武倡导建立了中队爱心基金,自己每年出资10000元作为基金经费,解决困难学生回家的路费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了解到一名学生的母亲患了癌症,曲建武给了这个学生10000元,并在假期去看望这个学生家长;在微信中他得知其他学院的三个学生的母亲、弟弟患了重病,他分别给了这三个学生5000元、10000元和1000元……这样的慷慨解囊,不胜枚举。

“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曲建武所带的139名大学生,每到生日当天,都会收到他一条特别的祝福短信。曲建武有一个本子,随时随地都带在身上,上面记录着学生的生日。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出差在外,每当有学生过生日的时候,他都会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送上一份生日祝福,嘱咐学生在大学里一定要好好发展,幸福快乐。每年的端午节,他还会给年级每位学生送上一份鸡蛋和粽子;中秋节,给每个学生送上一斤月饼;冬天,还会给每个学生送一箱苹果。

“正是在曲老师的影响下,我将辅导员定为自己的职业方向。”吐尔逊·肉孜是大连海事大学2018届的毕业生。来自新疆的他,毕业后在曲建武的影响下选择留校成为一名辅导员。闫沛兴来自西北山区,因为家庭贫困等原因,进入大连海事大学后总是愁眉不展,大一下半年甚至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在了解他的困境后,曲建武不远千里赶到了位于甘肃的闫沛兴家,拿出50000元为学生家翻修房子,帮他解决了后顾之忧。如今的闫沛兴在曲建武的影响下,立志要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我会等你们,一直等到连一碗水也端不起来的时候,欢迎你们回来。”2017年,曲建武带的139名学生毕业,在与学生的毕业聚会上,曲建武深情地告别他的“小伙伴们”,曲建武现场流泪的场景深深铭刻在学生们心中。

“曲导,我们爱您!”毕业会现场,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有学生就有一切。”

曲建武不只是在学校里关注着每一个学生,很多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说,曲老师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只是老师,还是知心朋友,甚至是亲人。

家访是曲建武从事学生工作以来坚持做的重要事情。20多个省份,上百个家庭……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曲建武的身影,哪怕山路崎岖,哪怕日夜兼程。“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家访对学生的教育助益很大。只要能走动,家访的路我一定要继续走下去。”曲建武说。

曲建武教过的学生无数,他们身份各异,但对曲建武来说,这些人只有一个身份——他的孩子。曲建武有个工作理念:每逢佳节倍思“贫”。他说,越是过节的时候,越是要想到生活困难的学生。节日里请困难学生集体吃饭,是他的生活常态。他曾向学生承诺:“谁也不能饿着肚子来上课、饿着肚子要求进步。吃不上饭找我,有我吃的就有你们吃的。”

如今,曲建武还资助着大连海事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的孤儿学生,听说辽师的三个孤儿考上了研究生,曲建武为他们每人买了一台电脑。其实早在省里工作时,曲建武就心系孤儿学生,他曾完成一份3.5万字的调研报告,建议免除全省孤儿大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最终得到落实。

这两年,曲建武把自己的稿费、报告费、公众号打赏费等40万元,加上他个人以及多方筹集来的资金,几乎全部用于资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像父亲一样,成为学生坚实的靠山。“不是我有多少钱,而是我有多少情。”曲建武说。

不用等我,我写完这部分再说

“不用等我,我写完这部分再说……”2020年年初,一场疫情突如其来,从除夕夜到元宵节,从学校忙碌的背影到疫情期间的家庭办公,这是曲建武教授对家人说过最多的一句话。疫情隔离了他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他却在云端开启了一堂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

除夕当日,阖家团圆时,曲建武以“关于新型肺炎的深思”为题,揭开一名理论工作者抗疫工作的序幕。接下来的每一天,他的公众号都会如约发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写给奋战在战“疫”中的“海大”志愿者的一封信》《再给大学生朋友写封信》……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曲建武就撰写10余万字。

三年前,曲建武筹划建立爱心基金,基金的服务宗旨是“你为祖国服务,我为你服务”。2019年大连海事大学建校110周年纪念大会上,曲建武将自己的稿费、报告费、公众号打赏费,以及筹集资金作为基础,设立了全国“时代楷模”曲建武励志基金,用以奖励那些表现优异的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

这次抗疫行动,大连海事大学有近400名同学做了“志愿者”,在知晓海事大学抗疫志愿者中有90多名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后,曲建武在与学校沟通后,决定将“基金”中的10万元通过财务处给在防疫一线战斗的海大志愿者中的贫困生每人1000元作为奖励,为他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解决燃眉之急。在曲建武的大力推动和相关部门通力配合下,大连海事大学不到一天时间就将补助全部发给贫困学生。“老师知道这对你们来说‘微不足道’,更不是你们的所求,此举旨在告诉同学们,为祖国服务的人,祖国不会忘记;那些关心祖国的人,必会得到关心。”曲建武说,“你们就应该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疫情当前,困难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更是成为他的急中之急。于是,他给全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和他授课年级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发放10000元,用自己设立的励志基金给10个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设立”了每人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勤工助学”岗位,给30多个学生写了信,嘱咐他们在家好好学习,听从学校和当地组织的安排。他还给一个新疆籍的辅导员2000元,并给他写信,让他把抗疫期间新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深、做细。

采访中,曲建武告诉记者,这项基金将进一步做大,吸纳社会资本参与,让励志基金发挥更大效能,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服务国家的行列中去。

(本报记者 吴琳 本报通讯员 吴江涛)

(责编:何淼、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