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公务员考试申论该怎么考

桑助来
2020年12月02日09:5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公务员考试申论该怎么考

  11月29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落幕,共有101.7万人实际参加考试,达到近年新高。就像每年高考一样,一年一度的国考备受社会关注,其考题作为考录制度的核心要素无疑值得认真研究分析。

  今年国考题科目与往年一样,包括申论和行测两门,申论考试180分钟,行测120分钟。这种安排从考录制度建立之初开始30多年,总体上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我国公务员考试题,借鉴了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具有鲜明的特色。

  区别于学科性考试,公务员考试考能力而不是知识体系。公务员考试不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测查,而是着眼于测评从事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等。这些能力素质的提升,当然离不开知识水平的提高,但知识不等于能力,更不等于从事公共管理的能力。有些人的学科专业知识达到硕士甚至博士的水平,但在公务员考试时并不一定具有优势。

  区别于古代策论,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部分主要是“材料作文”。古代科举有一个重要科目,就是策论或策问,主要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吏治等方面的问题,要求考生提出对策思路。策论着眼于对考生政治和行政能力的检验,通过这种考试既选拔人才,又能丰富决策思路,探求一些重大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现代的公务员考试吸取了策论的经验,在申论和面试中都要求考生对相关政策和社会热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但是,与古代策论相比,申论的很大不同是设置了大量阅读材料。比如,今年申论考试的阅读材料共6000字左右,要求先对这些相关材料进行阅读,在理解材料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回答相关问题。如果偏离了考题给定的材料,考生凭主观经验随意发挥,则可能偏题、跑题。因此,申论考试有“材料为王”的说法,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是申论的基础。这种试题设计适应了党政机关工作对材料归纳概括的要求,考察了考生根据材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现代的公务员考试不同于古代科举,只考录主任科员以下的人员,而不是选拔高级公务员,因此主要还是着眼于对行政执行层面和基本文字能力方面的考察。

  世界各国公务员笔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论文式笔试,这种方法能够检验报考者的综合分析、逻辑思维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但属于主观试题,评分标准易受阅卷者主观因素影响。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选择式笔试,它让应试者判断是非或选择答案,这种考试评分标准化、统一化,客观性强,但难以考查应试者的文字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我国采用的笔试吸收了论文式和选择式笔试长处,做到两方面兼顾,既有论文式的申论考试,也有选择式的行政能力测验。

  与任何其他考试一样,公务员考试不可能一成不变。作为一种能力考试,公考更要认真研究总结其内在规律和特点,适应新情况和新变化,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公务员考试主要分国考和省考,国考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命题,而省考由各省自行组织命题,这就出现了试题命制水准的不平衡问题。公考作为一种能力考试,尤其是申论,需要通过大量素材来表达题意,在相关材料的选择、编排、文字量、难易度、内在逻辑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此,才能实现准确考察考生相关能力素质的目标。随意凑拼一些素材,则会导致测试的盲目性,难以评价考生能力素质的优劣高下。因此,应研究改革我国公务员考试命题体制,逐步建立国家统一的笔试命题制度,确保公务员考试命题的科学化和高水准。

  申论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将“给定资料”与所要回答的问题结合起来,也就是依据材料回答问题。但近年来,一些地方的申论题,“给定资料”的量过重,有近万字,一味考查考生的快速阅读概括能力,没有留给考生足够的思考和发挥空间。公务员工作不仅需要材料阅读处理能力,也需要有独到见解和改革创新能力;不仅要能够快速反应,也需要有深遂的思考和精心的策划。因此,好的申论材料不在多而在精,要有典型性,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有丰富的内涵,能启发考生结合工作和生活经验去提炼要点,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针对问题找到对策。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