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学好普通话,筑起通向知识和机遇的大道

2020年10月09日08:53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语言和脱贫,有关系吗?”

提出这个问题的大学生,已经自己找到了答案。在连续两年参加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大学生社会实践后,华中师范大学青禾实践队的王璐璇意识到,学好普通话能让更多农村人走出去与外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比王璐璇感触更深的,还有来自贫困地区的群众——

“拥有了一把打开世界的钥匙,才能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希望每一个小孩都能够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交流。”四川凉山州金阳县幼儿园教师布晓霞亲眼见证了孩子们学习普通话后的改变。

“如果不能掌握普通话,在工厂里掌握技术技能各个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普通话给了我用知识、用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热汗古丽·依米尔以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除了感性的认识,专家学者给出了更加科学的阐释——

“普通话普及率达到60%至63%时,语言将对减贫有非常大的助力作用。”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用语言经济学进行测算后发现了这一规律。

“推普有助于减贫扶贫,源自语言与教育、信息、互联网和人的能力机会的密切关系。”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分析,“为扶贫要村村通公路,这是现实之路;还要户户通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广覆盖,这是电信之路;同时也应修筑起宽阔的语言大道,这是负载知识和机遇的大道。”

打破地域区隔,消除交流障碍,传播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水平,增加就业机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要素,语言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然而,我国当前的普通话普及状况并不平衡,虽然全国普及率达到80.72%,但在一些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普通话普及率还很低,日常工作生活的使用率更低,一定程度上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障碍。“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已成为各界共识。

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

“这世界会变大,只要敢说普通话。用语言沟通你我他,朋友遍天下。”十几名彝族孩子唱着《学普歌》,清脆的童声在四川乐山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底底古村回响。

自2019年6月乐山市小凉山彝区的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和金口河区289个村级幼教点全面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以来,到今年5月底,小凉山彝区9191名幼儿普通话测试优良率达到91.7%。

然而,时间回到两年前,峨边新场乡中心幼儿园保教主任王莉娜依然记得彝族女孩吉日雪美开学第一天的情景:完全不会普通话,辅导员向她提问,她也不说话。

在接下来的普通话学习中,幼儿园每周一计划、每月一主题,教会了幼儿普通话发音、日常生活用语和对话练习。现在,孩子们不仅能说普通话,还能大方地表演节目。吉日雪美在幼儿常用对话练习测试中还得了“优”。

“对彝区孩子来说,打通语言关,能为他们今后上学打下坚实基础,对彝区文明风气、彝区建设乃至彝区对外交流都有积极作用。”乐山市教育局副局长周芹介绍。

“语言具有不可打破的代际传递功能,一个群体一旦陷入‘语言文字型贫困陷阱’,这种类型的贫困就会出现代际传递现象。”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指出,“缓解很多深度型贫困群体的贫困需要从儿童开始进行通用语言的培养。”

“一个国家的统一,和我们推广通用语言文字是血肉相连的。”在上海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式上,人民教育家于漪深情地说,“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存密码,不断训练我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会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不断地滋养心灵,提升精神的境界。”

帮助儿童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既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打好语言基础,更是打开了认识自我、理解世界的一扇窗。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平翘舌音、儿化音、送气音、前后鼻音都是我说普通话时的障碍。”广西隆林教师朱映娇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有喜亦有忧,“喜的是学生认为我的普通话进步挺快的。忧的是自己原先的基础比较差,要学习的东西太多。”

学校是普通话推广的基础阵地,教师是校园里普通话水平的榜样和示范。但在一些贫困地区,仍有很多教师的普通话基础比较薄弱,没有达到与所授学科相匹配的水准,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扶贫是内生性扶贫,是阻遏返贫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路径。”首都师范大学王春辉教授告诉记者,除学前儿童、农牧民外,教师也是语言扶贫的重点人群。

为了抓住师资这个“牛鼻子”,今年4月以来,国家语委组织50所高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1100余名师生,对口52个未摘帽贫困县的5200余名少数民族教师、农村教师,在线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示范培训。

“如果说要给孩子一杯水,那么我们老师一定要有一桶水,而学好普通话则是前提。”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拉一木乡中心校教师谢芳说出了广大教师的心声,“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能给孩子们营造学好普通话的良好氛围,为他们今后走出大山修筑语言的桥梁。”

改变放羊娃的命运

“学好普通话,让我一个放羊娃改变了命运。”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网红主播”阿木古楞的故事还要从2017年说起。那一年,创业卖牛肉干失败的他,接触到了自媒体直播,开始以“太平哥”的称呼直播卖货。

但是,找到新商机的阿木古楞,第一次直播却只播了5分钟就关播了。“因为大家在公屏里打的字,我不认识,不知道说什么,特别紧张,跟大家互动不了,心里特别难过。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学普通话。”

一本字典,就是阿木古楞学习普通话的最好工具。在街上看到牌匾上不认识的字,他会记下来查字典,一天学三到五个字,就这样慢慢积累。他还让女儿教他普通话,甚至教英语。

“现在我直播一天都没问题。特别难的字不认识,但是沟通没问题,比以前要强百倍。”跨越了语言障碍的阿木古楞如鱼得水,仅2018年就卖了450万元的货,“自己都没想到”。

这么大的牛肉干销售量,让起初认为阿木古楞“不务正业”的乡亲们,亲眼看到了直播卖货的效果。奶豆腐、奶条、马奶酒、奶茶……如今的阿木古楞不光帮乡亲卖货,也教牧民如何通过直播卖货改善生活。“我查着字典,学会了普通话。现在我也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阿木古楞充满信心。

普通话不普通,是它改变了阿木古楞的命运,也给各族群众带来脱贫致富的机遇和希望——

“通过学习普通话,对一些新产品的理解更深,跟一些内地的合作伙伴以朋友相称。”新疆和田某商场经理说,“这都是学习普通话的功劳。”

“普通话对于我来说,是一条路。学了普通话以后我可以跟更多的客人交流。”云南怒江乡村旅游带头人郁伍林说,“哪怕只是进步了一点点也将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本报记者 柴如瑾)

(责编:实习生(谢怡君)、王政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