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顶明:“互联网+”师范生支教 解决贫困地区师资短缺问题

2020年08月26日14:18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8月26日电 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23日在北京举行。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顶明说,通过“互联网+”师范生支教模式,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师资短缺的现实问题,又能够推动师范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变革,还能够带动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普通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贫困地区薄弱学校中小学生提供持续性、有质量的教学服务,常态化、可持续、高质量的实现西部教育均衡发展。

王顶明说,国家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问题,但是在甘肃省,如何能够实现“上好学”的目标,如何能够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

王顶明介绍,2000年以来,西北师范大学聚焦于西部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送教下乡、指导培训、微课题研究、观课磨课等形式,总结提出了教师教育技术教学能力发展的阶段性模型、递减干预策略模型、教师混合培训迭代模型及县(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等理论与策略,不断探索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助推农村地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实践表明,通过信息技术可以非常有效的缩小城乡间、区域间数字化差距。”王顶明说,特别是面向未来,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之间的天然矛盾,可以通过教育信息技术得到有效融合。更加丰富和多样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经由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开展人才培养。

王顶明说,近几年,西北师范大学分别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和河北威县进行了教育实践探索,意识到几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在优势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是由城区或者乡镇中心校教学能力强的老师作为主讲教师,而远端教学点则是相对薄弱学校的教师学生,主讲老师既要兼顾近端班上的学生,又要照顾远端教学点的学生和老师,主讲老师备课和上课的负担很重。

其次,大家往往更关注教学点上普通老师的专业发展,相对而言忽视的优势学校中主讲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由于比较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讲教师的内生动力不足、帮扶模式的可持续性不强。从一定程度上讲优势学校带动弱势学校的模式存在可持续性的困境。

再次,优质学校、优质教师的数量始终是有限的,带动薄弱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发展的范围相对较小,难以规模化解决广大薄弱学校的发展。

要想让薄弱学校完全成长起来,从“外部输血”向“内部造血”转化,需要一个较长“帮扶”周期,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对此,西北师范大学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互联网+”师范院校支教的模式。

“英语、音乐、美术这些因为缺乏专业的学科教师而无法开设的国家规定课程得以开课;通过互联网支教增强了薄弱学校学生的美育熏陶;促进了教学点普通教师向全科教师发展。强化了师范生的职业理想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取得的成效。”王顶明说。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