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2020年大学毕业季“最后一课”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安黎哲:乘干霄凌云之势 为栋梁所用之材

2020年06月30日09:35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6月30日电 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29日举行,身处全球各地的3184名本科毕业生、1627名硕士毕业生、251名博士毕业生相聚云端,共同见证难忘的历史时刻。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安黎哲在典礼上讲话,希望毕业生们坚守“林人”初心,不惧艰难困苦;坚定“林人”信心,不悔人生选择;坚持“林人”恒心,不负青春使命,乘干霄凌云之势,为栋梁所用之材。他代表学校为毕业生们送上了三张特殊的“回家券”,一张是用餐券,欢迎他们随时回来,再品尝一次“北林的饭”;一张是听课券,欢迎他们随时回来,再重温一堂“北林的课”;一张是仪式券,欢迎他们随时回来,参加任何一次的学位授予仪式。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安黎哲/ 校方供图

以下为安黎哲校长题为《乘干霄凌云之势 为栋梁所用之材》的发言全文——

六月的北林,风光旖旎,曲径通幽。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开年至今,在依次经历了“云课堂”“云科研”“云运会”“云答辩”之后,今天,我们又迎来了北林历史上第一次“云典礼”。此时此刻,身处全球各地的3184名本科毕业生、1627名硕士毕业生、251名博士毕业生共同相聚云端,迎接属于你们的荣光时刻。虽然无法与你们欢聚一堂,虽然无法向你们一一祝贺,但是我相信,这场特殊的毕业典礼,必将见证难忘的历史时刻,开启你们非凡的人生新篇章。

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同学们的顺利毕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哺育你们的家长、悉心教导你们的师长,以及关心支持你们的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借此机会,还要向疫情发生以来,给予学校全力支持、理解和配合的全体毕业生和家长们,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同学们,2020年注定是见证历史的一年。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在中华大地的抗“疫”战场上,我们见证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执政理念;见证了十四亿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团结抗疫的“磅礴伟力”。在北林师生的抗“疫”日记里,我们见证了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共同创建“无疫校园”,奋力守护大家挚爱的清华东路35号;见证了蔡雨洋等八名在鄂服役北林学子义无反顾,在湖北一线运输“生命补给”和“救命物资”;见证了你们当中的饶月明同学,顶住毕业、就业等多方面压力,积极加入湖北十堰张家湾区抗“疫”志愿者党员突击队;疫情期间,我们还收到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感谢信,让我们见证了更多的北林学子,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北林人的抗“疫”贡献。作为母校的师长,我为你们的家国情怀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同学们,2020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新冠疫情对大家的影响深刻,大家遭遇了“史上最难”的毕业季,有的同学实验中断,被迫更换论文选题;有的同学遭遇全球疫情,被迫放弃出国深造;有的同学工作求职被按下“慢放键”甚至“暂停键”,成为“北漂”。但是大家依旧排除万难、冲出重围:绝大多数同学通过“云答辩”,顺利毕业;大批考研同学通过“云复试”,成功“上岸”;更多的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积极应聘工作岗位,进入职场。我坚信,“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你们经历了疫情、学业和就业的三重考验,有的甚至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这将成为你们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后任何困难都挡不住你们前进的脚步!

同学们,纵有万般不舍,但你们终将出林入海、逐梦远航,奔赴属于你们的诗和远方。在你们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之际,我想代表母校的师长,向你们叮嘱三句话。

第一,坚守“林人”初心,不惧艰难困苦。

新中国首任林垦部长梁希先生,向“林人”提出了敲击“林钟”的伟大号召。

老一辈北林人艰苦创业,用爱国热血敲击“林钟”,推动全国最高绿色学府稳步前进。1952年建校至今,北京林业大学走过了近68年的历史,培养出占林业系统2/3强的16位两院院士。众多北林建设的奠基者、开创者、奋斗者中,有“走遍祖国山河,用脚步丈量中华大地”的关君蔚院士;有“一生痴梅”、终成国际梅品种登录权威的陈俊愉院士;也有提出“南桉北毛、黄河纸业”三倍体毛白杨产业化构想的朱之悌院士。新一代北林人继往开来,用时代筋骨敲击“林钟”,书写建设世界一流林业大学的奋进诗篇。在你们求学北林的几年里,母校始终与你们同频共振、大步前进:正式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林学、风景园林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2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北京世园会、北京冬奥会等战场上屡立新功,贡献北林智慧。

同学们,今天开始,你们将正式投身祖国绿色事业,“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绿色愿景,“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美丽梦想将在你们手中接力实现。希望你们秉承先辈精神,不畏艰苦、矢志奋斗,在逐梦“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第二,坚定“林人”信心,不悔人生选择。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人生的道路各有不同,不同的选择会将你们引向不同的人生。

我国著名森林培育学家、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我们的老校长沈国舫先生,在北林执教64年,如今虽已至耄耋之年,仍然坚持每年给研究生做学术报告,相信我们的很多毕业生同学都曾听过他的讲座。1950年,沈先生以高于清华录取线的高分考取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北京林学院前身),1951年被选派为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到列宁格勒林学院深造,5年中全部课程的学习成绩均为优秀;1956年获得林业工程师学位后,他放弃在前苏联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毅然选择回校任教,为新中国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奉献了一生的青春。他用“理想主义”来描绘自己的青春色彩,他认为“个人幸福是建立在我们国家民族大业的基础之上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一切希望都在前面,只要去努力,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一定能得到我们希望的东西。”

同学们,学医战“疫”为苍生,学林守“绿”护山河。人生的道路因时而变,职业的要求千差万别,然而奋斗的本质并无不同。有人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到底的人很少。”无论你们是选择继续学习深造,还是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请你们务必全力以赴、无怨无悔地走下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在广阔的天地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坚持“林人”恒心,不负青春使命。

对绿色使命的坚守,对绿色事业的热爱,对绿色愿景的向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北林人义无反顾地追寻。

在这些为绿色事业奋斗的“林人”群体中,有一位扎根基层的绿色英雄,那就是被称为“为荒山披绿的‘新愚公’”——高文毓校友。1959年的一次选择,让高文毓校友与“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选择在北京林学院林学系攻读水土保持专业的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吕梁山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30年里,他在荒无人烟的大山上建起了吕梁山区第一片苹果示范园;他的足迹遍布一百多个县的山山水水,绘制了山西第一幅农业自然条件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系列图;他在黄土高原上斩获了6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4项国家级荣誉,20余项省市级表彰。退休后的高老,又将自己的绿色梦想延续了20年,这20年坚守换来了8000多亩连片成荫的涛涛树林,换来了黄土高原地区千万黄河儿女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人的成长贵在坚持。“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精英人才和领军人才,希望大家始终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恒心和毅力,将人生轨迹融入国家和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将个人理想化作民族复兴主旋律的最美和弦,努力成长为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同学们,作为校长,我依旧记得去年的毕业季,田家炳体育馆拨穗正冠的隆重场面;记得大操场上毕业合影时的欢声笑语;记得临行前送行大巴上的声声关切道别。我们始终想通过这种温馨、难忘的方式表达对大家、对知识应有的敬意。未曾料到,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大家不得不缺席期待已久的青春盛典,与你们朝夕相处的宿舍同学,难再寒暄道别;与你们最爱的母校北林,也来不及再见一面。

什么是母校情节?有人把它形容为“清华东路走九遍,不如回家见一面。”我认为十分贴切。因此,为了这场别离之后的再见一面,母校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三张特殊的“回家券”,将随同毕业证书寄到你们手中:一张是用餐券,欢迎你们随时回来,再品尝一次“北林的饭”;一张是听课券,欢迎你们随时回来,再重温一堂“北林的课”;一张是仪式券,欢迎你们随时回来,参加任何一次的学位授予仪式。希望这三张回家的券,能够让你们记住:母校,永远是你们最温暖的家!

最后,祝愿同学们乘干霄凌云之势,为栋梁所用之材!

谢谢大家!

(责编:孙竞、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