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三大问题困扰广西外流青年返乡创业

2020年06月30日08:4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三大问题困扰广西外流青年返乡创业

  缺人才 贷款难 培训不实用

  三大问题困扰广西外流青年返乡创业

  近几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不少外出上学、打拼的年轻人纷纷回巢,返回家乡创业,但缺人才、难融资、培训不实用等问题依旧困扰着部分青年将事业发展壮大。

  为了对广西农村外流青年返乡创业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2019年8月以来,团广西区委联合广西民族大学组成调研组,深入走访了南宁、桂林、柳州等8个城市,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形成“民族地区农村外流青年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研究”课题调研报告。

  调研组课题负责人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廖东声表示,调查显示,广西外流返乡青年创新创业意愿较高,有87.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有创业意愿,但是农村地区专业人才短缺、金融配套政策门槛过高,加上创业者对风险规避能力较弱、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术等问题,制约着他们回乡创业发展。

  人才短板制约乡村创业者发展壮大

  “招工:淘宝客服每月4000元-5000元。”在南宁市横县乡镇公路旁,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广告牌。虽然这样的工资比南宁市区的很多岗位都要高,但在当地依然很难招到合适的人。

  横县麻掌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麻杰于2015年返乡创业,随着当地的茉莉花盆栽搭上电商发展的快车,他也日渐感到电商客服特别是主播人才短缺给他事业发展带来的瓶颈。

  麻杰自从2019年7月在网络平台开始直播以来,他网店的营业额每天都在增长。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日营业额依然翻了两番,每天在各大主流电商平台有1000多件订单。

  “现在直播带货是趋势,京东、抖音、拼多多等各大平台都在抢人,目前开直播,平台对流量不收取费用,我们作为商家就可以利用免费的流量赚钱。”麻杰说,主播不一定要长得漂亮,但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要了解产品,懂得客户的心思,并且表达能力要强。然而当地真正“懂”互联网直播的人很少,有很多人来面试主播,但是都不符合他的要求,尽管他放低门槛先招聘淘宝客服,打算再进一步培养成主播,却依旧找不到合适的人。

  由于网店的主播人数不够,麻杰不得不放弃早班人流较少的时段,只在晚班高峰人流时段做直播带货。

  在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兴华村上甘屯从事水果种植创业的返乡大学生韦情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2015年,韦情从广西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后,没有像班里大部分同学那样选择留在城市考个“铁饭碗”,而是在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选择了一条“逆向行走”的道路,与同学合伙筹集了42万元启动资金,回老家办起合作社,种起水果。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往年在春节期间售卖的沃柑一时没了销路,既无北方果商来收购,区内也几乎无人购买,“相比往年损失了近50%的收入”。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农特产品直播卖货突然火爆起来,韦情和团队成员一度认为这是个挽回损失的契机。他们抓紧在抖音上注册了账号,开始直播带货。但他很快发现,自己的团队通过直播基本赚不到钱。

  “我们一直没有招到专业的直播人员,也没有专业的策划团队。”韦情说,在当地人的传统观念中,农业就是七分天注定,每天风吹日晒,又累风险又大。再加上直播销售农产品需要返乡工作,年轻人认为农村没有娱乐设施,还可能赚不到钱,“自然就没有人愿意回乡就业”。

  韦情团队总共6人,不仅要处理财务、销售、管理等事宜,还要亲自上阵做直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从年初直播至今,粉丝数量仍然少得可怜,“只带出去了十来件货。”韦情说。

  虽然直播带货日渐火热,政府也一直在推出相关优惠措施,但对于韦情而言,他的企业并非当地政府扶持的黑山羊特色产业,很难申请到相关补助。在资金短缺和人才匮乏的双重夹击下,这个创业多年的小伙儿坦言坚持下去有点儿难。

  贷款融资难困扰初创青年

  “创业那么多年来,我只拿到过一笔10万元的免抵押贷款,那还是当时针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广西金诚双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明接受采访时说。

  在广西大学读完研究生后,张文明决定留在广西,从事动物养殖的种苗培育和技能培训服务。但创业10年来,除了那10万元的无抵押贷款,其余的资金全是自筹。

  2016年,范宏从柳州一所大专毕业后,引进澳洲淡水小龙虾到家乡南宁市上林县,开始创业。4年时间,他的基地利用“莲虾共生”模式,养殖生态小龙虾,带动了当地384户贫困户1500人脱贫。但拿不到贷款始终是他遇到的一大问题。

  养殖小龙虾起步初期,范宏曾向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农村信用社申请过创业贷款,由于财务报表一直不规范、无力承担抵押额度等原因,申请了两年都没有领到贷款。

  当时,为了扩大甘蔗种植的大户数量,广西南华糖业有限公司与当地银行针对上林县散户、大户推出了“甜蜜贷”贷款,糖厂每年派专员去地里测量大概产量,以给出相应贷款额度。范宏将家中租赁的700多亩地所种植的甘蔗,通过糖厂担保拿去银行评估后抵押,再加上家里之前积攒的资金,才最终凑齐300万元的启动资金。

  “如果没有那300万元,我今天肯定带动不了那么多人脱贫,但我到现在也拿不出300万元的抵押额度去向银行申请贷款。”范宏说。

  从事农业者,若想向银行申请大额度贷款,就必须拿出房产证或值钱的车子进行抵押。但对于微小型企业和农村创业青年,土地是租赁的,大部分人短时间内无房也无车,根本无法申请抵押贷款。

  廖东声在调研中也发现,广西外流青年返乡创业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以小微企业为主。调研结果显示,每月支出在5000元以上的创业青年的数量仅有80位,占样本总量的12%;大部分创业青年的每月支出集中于1000元-3000元水平。

  “规模较小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到资金的限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创业资金都来自个人存款和家庭支持。对这一部分青年而言,他们资本保有量较少,融资困难。因此,在创业初期很难将规模扩大。”廖东声说。

  广西也曾出台过微小型企业小额度担保政策,但接受采访的农村青年创业人员都表示,政策真正实行下来时,效果和理想中完全不同。创业本身失败率就高,小额担保公司自身也需要规避风险,他们在给返乡创业人员推荐贷款时常常会推脱“走程序太难了”,建议他们直接以个人名义担保。但以个人名义担保申请贷款,与以往的需要用房产证抵押贷款并没有什么不同。

  对此,廖东声教授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广西这一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经济支持力度,大力争取国家财政补贴、直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其次,应推动“拨改投”“拨改贷”等方式加强农村金融支持,完善对银行、担保公司、贷款企业的利息补贴、担保费用补贴、利息贴息和风险担保补偿机制。此外,银行及其他信贷机构应降低贷款资质门槛,放宽担保资格限制,加大对返乡创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政银”“政企”“政保”联合贷款机制,形成以企业投资为主、各类融资机构支持为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学融资体系。

  任务式培训达不到应有效果

  创业10年来,张文明接受过大大小小多次培训,但在他看来,在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中,有至少三分之一的“老师”都像是为了完成任务,一心只想着达到考核标准,无法给创业者带来真正的实际性作用。

  “做农业的本身就很忙,还得浪费大把时间去听毫无用处的课,导致我对这样的培训很抵触。”张文明说,他感觉一些培训都是在走程序,通过政府的竞标后,去到培训地点完成任务了事。结果越来越少的农村创业者愿意去参加培训,政府钱花出去了,却没达到应有的效果。

  张文明希望能多安排一些网络课程,既节约主办方的开销,也使农村创业青年可以自由地安排时间学习。

  2019年,张文明参加了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的培训班后,打心底里觉得办得不错,领头雁计划是在网络上进行直播上课,错过直播还会有录播,时间弹性大。而且领头雁计划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他可以选择对自己有用的课程,非常受用。

  “培训内容要注意贴近农民创业实际需求,避免培训形式化,实现常态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胜涛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陈宇航认为,政府可以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对农村返乡创业青年开展创业基础知识培训。

  廖东声教授则建议,除了加强广西地区各类创业学习资源的整合,还应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加强电子商务培训。针对性地引导返乡青年因地制宜地以当地特色产品开展电商创业项目,培养电商创业人才。并利用广西边境地理位置优势,开展对外贸易创业培训,结合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政策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规划,对返乡青年加强对外贸易相关培训,鼓励设立针对东南亚各国开展贸易的企业,推动广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谢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实习生 朱倩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