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特殊时期,首都高校这样育人科研“两不误”

2020年05月29日16:22 |
小字号

疫情防控期间,首都各高校不忘初心,通过各种活动深入推动“云上”教学与科研,同时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积极铸魂育人。高校师生以实际行动响应,使得这场疫情之“危”真正成为了教育之“机”。

北京语言大学:专家“云”研讨“新冠疫情下的中东国家对华舆情”

面对新冠疫情的这场“大考”,除了要从科学角度做好疫情的防控应对,更应当时刻关注舆情,在国际舆论场中发挥积极作用。日前,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区域学建设平台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联合主办 “新冠疫情下的中东国家对华舆情”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东地区国家涉华舆情议题深入探讨,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言献策。

在研讨环节中,与会学者畅所欲言,结合各自关注的重点,从外交、媒体、人文、大数据、反恐、民族和宗教等多个领域分享各自观点,并特别就疫情期间中国新型智库在适应新常态、引领工作新模式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应对中东地区涉华舆情发展变化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在国际舆论场中发挥积极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会上,中国政府中东问题前特使吴思科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东国家对华舆情总体上是积极正面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凸显了公共卫生治理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应重视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合作。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中东学院院长罗林综合考察了阿联酋、沙特、卡塔尔三国媒体在疫情期间涉华报道,对他们在疫情不同阶段涉华报道的数量、主题、立场倾向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罗林建议加强驻外使节、学者利用海外主流媒体发声,对国际形势进行科学客观、合情合理的分析,争取更好的宣传效果和国际社会反响。

中央民族大学:教师集体备课探讨垃圾分类入教学

北京市全面实施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首都各高校积极行动,通过开展活动、进入课程、氛围营造等方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日前,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视频会议方式,开展了以“小事情?大关注: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融入思政课教学”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

备课会上,教师从自身专业理论出发,结合战“疫”等社会热点问题,以教研中心为单位分别交流将《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路与做法。

基础课教研中心主任韩克芳副教授从“垃圾分类”融入课堂教学、融入社会实践两方面作了交流发言。他表示,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垃圾分类”与绪论章的新时代青年责任相结合,从科学立法、全民守法角度讲清“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同时开展专题讨论与知识竞赛,使学生从当前开始就成为“垃圾分类”的责任人。

“垃圾分类进入思政课教学,有课程端、教师端、学生端三个层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中心主任王晓红副教授认为,在课程端层面,应该着力向理论及生产生活展开;在教师端层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运用抗“疫”实例分析将“垃圾分类”融入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学生端层面,则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养成将垃圾自觉分类的好习惯。

集体备课活动中,思政课教师交流教学心得、互通理论思考。他们结合专业理论,将垃圾分类融入到思政课备课与教学;以学生为本,通过教学思路、行动方案、调研报告等评估落实的效果,逐步形成富有建设性的教学成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云端思政课挖掘育人新元素

特殊时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品德优良、专业扎实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学校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公共课程。面对疫情,课程组教师因事而化、因时而动、因势而新,努力将战“疫”的成功经验、感人事迹转化为引领青年学生立德成人的最新素材、最佳案例,促使思政小课堂与疫情大战场有机对接、课程知识传授与青年人生价值塑造有机融合。

在假期,课程组广泛调研网络教学资源,商讨制定云端教学方案。教师们一致同意教材体系所呈现的社会研究的实践论、社会过程论、社会主体论等七大方法论都应找到结合现实的角度。并在教学活动中,时刻注意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在组织学生完成录播课程学习后,围绕所学内容设置互动话题,在线讨论。如围绕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社会现象这一概念,教师组织学生结合现实观察,特别是结合战“疫”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复杂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和把握社会现象,并作积极应对,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再如,基于疫情的全球蔓延,在阐述社会科学的世界视野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国家与人类的关系、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关系,从携手合作的共同抗疫中彰显中国的大国担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所在。这些讨论,也更为深入地引导学生对课程理论内容进行理解,对现实问题展开思考,将思政育人融贯进课程教学之中。

北京工业大学:学子热议疫情防控中的国家制度优势

作为培育人才的殿堂,高校要格外重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北京工业大学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班(学生)(以下简称“学生青马班”)建设为抓手,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近日,学生青马班召开“青马先锋评‘疫’制度优势”主题交流会,交流研讨我国在疫情防控中彰显的制度优势和世界发展大势,透过疫情防控的复杂情形认清防控基本规律及其带来的警示与启示。学生青马班学员云端相聚,交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速度,进一步提高了对政治认同、民族自信、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和公民素质的认知。

此外,疫情防控期间,学生青马班的学员们也积极参与到家乡的防控工作中去,在实践中彰显青年先锋的风采,展现了新时代高校学子的责任和担当。

学生感悟:

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地领导全国人民抗击疫情,无数党员干部面对疫情选择逆行而上,坚守一线,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抗疫奇迹”。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陈雪晴(第三期学生青马二班学员)

在国家的号召与无数逆行者的鼓舞下,我主动向所在社区报到,成为了一名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充实到基层社区的防控力量中。我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国家抗“疫”事业贡献力量是我的责任!——赵晴飞(第五期学生骨干青马二班学员)

记者 雷灵 综合整理

来源:现代教育报

(责编:郝孟佳、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