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年轻人比你想象的更成熟

2020年05月18日08:1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从《西游记》到《1984》,从上世纪90年代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到热播节目《奇葩说》,从微博热搜明星事件到社会制度与抗击疫情的关系……在采访中,00后们信手拈来的例子让我意识到:这届年轻人比我们想象中成长得更迅速、视野更开阔、思想更成熟。

  “让孩子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直是教育界公认的理念,但背负着课业压力的00后们有多少追求兴趣、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呢?至少十几年前,在我长大的江南水乡,我和我的同侪享受不到每周一节的社团课、多样化的校园活动和非学科性质的比赛。

  而我采访的这些00后显然更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位高一学生告诉我,除了辩论,她还在课余时间自学编程、剪辑、日语、配音和舞蹈。另一位高二学生则说,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我全都要”,辩论锻炼了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优秀的成绩最终打消了父母的顾虑。

  即使是在思辨性质的活动中,他们也会跳出辩论本身,从更高的视角看问题。有场比赛的辩题是“朋友圈应不应该屏蔽父母”。作为支持屏蔽的一方,几位辩手认为自己在赛场上表现得很精彩,但最后还是输掉了比赛。这位高二学生分析:“这是因为评委的个人观念很重,他们觉得孩子没有那些私密的、不太光明的想法,甚至指责我们进攻性太强,这不公平。”能体察到这层人情,是真正的“入世”吧,我想。

  高中生们私下讨论的问题也可能是“宏大”的。因为和父母产生了矛盾,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细节聊到“怎样才是好的孝道”。得出的结论是,孝文化的诞生和兴起源于君王的统治手段,传统中国社会是一种由人情关系维系的格局;而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孝文化的土壤不断流失,个人价值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也就产生了代际价值观冲突。

  他们成长的速度令我惊讶。从高一加入社团跟着学长、学姐比赛,到高二指导新生辩论,短短一年的训练和比赛经验,已足够让他们体会到“传承”的成就感。想想也是,为了准备辩题,他们需要读更多书、在网上“冲”更多“浪”、发现更多可能的观点和意见。

  因为更加“入世”,他们跟我一样能识破网络上耸人听闻的假消息和沸沸扬扬的泡沫,会在得出结论和作出选择前深思熟虑。总有人担心更年轻的一代是轻率的、迷茫的,但我想说,每一代年轻人都会在成长中变得理性和明智。

  见习记者 魏其濛

(责编:何淼、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