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直播“晒书房” 带货为乡村赠图书
“最幸福的人,就是能够把今天和明天结合的人;最成功的人,是今天做的事情满心喜欢,又同时为明天储备资源的人。”在俞敏洪看来,当下与未来结合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读书。
俞敏洪酷爱阅读,并且常年保持着大量阅读的习惯。在新东方的日常管理之外,他把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读书,每年精读六七十本,泛读两百多本,写下大量读书笔记。疫情期间,他在书房里写下了58篇疫情日记,每天坚持分享一本书。很多人跟着他,一点点养成了阅读习惯。
4月26日晚间,世界阅读日之后的第一个周末,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第一次打开了他的书房,面向抖音网友进行了一场“读书”主题的直播,带大家逛书房,晒藏书,分享读书心得,畅聊读书回忆。他希望用这种接地气的“阅读行动”,让更多人学会读书、爱上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俞敏洪不仅自己爱读书,个人的成长受益于阅读,也希望把阅读的乐趣带给更多人,尤其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孩子。直播中,他精选了十余本图书,与大家分享,并首次为乡村儿童开展了公益“带货”,本场直播的全部收入也将用于为乡村孩子购买图书。
俞敏洪首次直播晒书房
书房里的古今中外
直播开始,俞敏洪首先向观众展示了书房全貌,一个30多平方米的方正空间,四面墙除门窗外都是书架,从地板到天花板共6层,上面满当当的都是书。书籍按类别存放,俨然一个小型图书馆。中间一张长桌,是他平时读书、工作的地方。
“我一生努力奋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不是办了新东方,而是终于有一天买书、看书的时候已经不用太在意书的价格,同时也非常高兴,终于在家里可以专门腾出一间房间来安置自己喜欢的书。”
不过,即便早已实现了“买书自由”,俞敏洪仍坦言,自己不是藏书家,不会重金求购珍本书,只是看到什么书、喜欢什么书,就把它买回来,几十年积累下来,就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当然,书房里的书只是他书籍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存放在办公室,一部分捐给了新东方教工图书馆以及新东方的中小学。
俞敏洪展示背过的英语词典
书架之旅,先从俞敏洪的“本家”——英语书籍开始逛起。
“大家知道我曾经背过词典,这就是其中一本。”俞敏洪举起一本封皮快散了、做满标记的英文词典说道。“背词典”是俞敏洪大学时背单词的生猛办法,大三住院休学期间,他抱着这本词典,补充了一万多词汇量,为以后阅读英文原版著作打下了牢固的基本功,也让他成为了新东方最早的托福、GRE老师。
接下来一个多小时里,俞敏洪带领直播间观众,沿顺时针方向,一个个书架走过,分类展示自己的藏书,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到近当代史,再到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世界文学、中国文学、名人传记、教育、宗教、旅游、企业管理、历史典籍,最后以诗歌收尾。每逛至一个区域,俞敏洪均会抽选几本喜欢的书籍,向大家介绍书籍主要内容,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和书籍、作者有关的故事。
如何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读?俞敏洪分享了他的判断标准:一是阅读以后你的思维发生改变,对世界的看法更进一步;二是读了这本书感到身心愉悦;第三,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增进对世界的了解。
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承载了丰富的个人情感和回忆。
俞敏洪展示大学时买的《莎士比亚全集》
除了大三时背过的词典,俞敏洪还展示了大四时买的《莎士比亚全集》,扉页上用钢笔写着“八四年六月三日,购于海淀”;以及在北大当老师时,花两个月工资买的一整套《大英百科全书》,在没有维基百科的年代,它是老师备课的重要参考书,被同事们争相借阅。它们都是书房里最珍贵的“文物”。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书房里多数书架是开放的,只有少数几个格子装了玻璃门,其中一扇门里,装的全部是与北大有关的书。“北大是我的精神滋养之地,如果没有北大就没有我今天的生活,没有北大也没有我今天的精神,没有北大,也没有我今天这种相对来说还算比较到位的独立思考能力。” 俞敏洪一边打开书柜门,一边讲述他对北大的“一往情深”。
“我还喜欢看朋友写的书,看看他们平时怎么思考的,也是很不错的交流。”书房里的很多书都来自朋友的赠送,阅读的乐趣,在往来谈笑的情谊中更加意味深长。
边走边读,边读边写
在带大家参观图书的过程中,俞敏洪还分享了几个独特的阅读习惯。一个就是“一边行走,一边阅读”,到一个地方旅行之前,把与目的地相关的历史、文化书籍装进行李箱,“这相当于在飞机上你就开始进入了那个地方的历史文明”,既节约了时间,又能丰富旅行的内涵。就这样,他在飞往迪拜的飞机上,读完了郭建龙的《穿越百年中东》;在缅甸旅行时,从仰光到蒲甘9个小时的颠簸路途中,扶着车把手读完了500多页的《国殇》;去年,飞往西班牙10个小时的途中,读完了林达的《西班牙旅行笔记》。
第二个习惯就是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无论是旅行的收获、读书的感悟,还是生活的思考,把它们形成文字,这样经年积累下来,可以看出自己人生的轨迹和思想的变化,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几十年坚持下来,读书、行走、思考、写作、演讲,已形成一个输入、输出的“闭环”,《行走的人生》、《彼岸风景》等书,便是这些散落的思考汇集的成果,此外,他每年还坚持写几十篇读书笔记。
俞敏洪在书房直播中
直播最后,俞敏洪还从自己读过的书中,精挑细选了十余本书籍分享给大家。挑选原则是:自己读过,且认为值得反复阅读;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且尽可能适合快节奏生活中的阅读场景。
其中有文学通识类书籍,如《蒋勋说文学之美》《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古词古文》《一念桃花源》,让大家在繁忙的当代生活中找到通往古代经典的钥匙;另外还有世界政治经济历史书籍,如《变革中国》《繁荣与衰退》《罗马人的故事》(精编体验本),以及传记文学作品《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等。他希望大家从这些书籍里,既读懂中国,也了解西方;既认识自我,也拥抱世界;既了解过去,也能看清当下,迎接未来。
为了乡村孩子直播“带货”
俞敏洪不仅自己热爱阅读,也一直关心乡村孩子的阅读现状。
2019年全国“两会”上,俞敏洪提交了《关于保障贫困地区儿童课外阅读消除城乡阅读鸿沟的建议》,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乡村儿童的阅读需求。新东方公益基金会发起的“乡村学校图书角”项目,已帮助20多所村小建起阅览室或图书角。
为乡村孩子募集图书,也是此次直播的目的之一。
除了给大众准备的书单外,俞敏洪还特意为乡村孩子挑选了一本童书《画里画外趣学古诗词》作为公益图书,观众可以以优惠的价格给乡村孩子购买。此外,本场直播的全部收益,俞敏洪也将1:1配捐,用于给乡村学校购买书籍。
此外,世界读书日当天,新东方公益基金会还发起了“益起读书 益起成长”系列公益活动,倡导新东方员工和关注乡村儿童成长的社会各界人士捐赠书籍,为乡村孩子提供知识养料,活动共募集图书近1000本。
“我后半辈子最希望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为农村孩子带来更多的正能量,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作为农村出身的老师,俞敏洪一直在为农村教育做出切实的努力。
书房之旅结束后,俞敏洪还与两位大学生、一位创业新秀进行了直播连线,就读书、学业规划、就业、创业等相关话题,开展了互动交流。最后,俞敏洪“连麦”了一位新东方18年老兵李旭,两人就公益话题展开了探讨。李旭回忆了2016年与俞敏洪一起去四川雅安新东方希望小学的经历,那次俞敏洪面对打工子弟们讲话时情不自禁落泪,令李旭深受触动。
“作为新东方的老师,我们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让农村孩子,能享受到跟北京上海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是老俞这么多年一直教导我们的,也是18年来我从没想过离开新东方的最重要原因。因为我觉得我们在做的是Education,我们把它叫做教育。”李旭说。
“希望大家以后学会读书、爱上读书。因为读书这件事情不仅对我们个人发展有好处,能让人思维更加完整、眼界更加开阔,对祖国的进步也会有很大的好处。”俞敏洪说,犹太人平均每年读书65本,而中国人算上教科书在内,平均每人每年只读5本书,“我们应该加大自己的阅读量,所谓开卷有益,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也带着中国的孩子们,尤其是帮助中国农村和山区的孩子们来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