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 华中科大青年交出“逆行答卷”
“作为一名团支部书记,患者需要我,我应该继续向前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主管护师张霓始终战斗在一线。而鲜为人知的是,她正承受着失去亲人之痛。
疫情期间,张霓的大伯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前给她打电话寻求帮助,但那时张霓身在隔离病房,没有带手机……深夜,张霓流着泪,在日记中对将她抚养长大的“大伯爸爸”说:“会有天使替我来爱您。”
像张霓这样展现出强大勇气与责任的年轻“逆行者”,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华中科大青年群体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国疫情中投入床位和医护人员最多的高校,该校10家附属医院投入医护人员约3.3万人、病床8900余张,管理方舱医院病床近6000张。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视频连线华中科大附属协和医院;在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更是称赞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这些“最可爱的人”中,有3500余名附属协和医院青年、3500余名附属同济医院青年,背后还有数以万计的在校大学生……面对疫情,一支支青春之师闻令而动,用行动书写“与祖国同舟、与人民共济”,团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穿上工作服的那一刻,就真的什么也不怕了”
“所有医护人员都在抢救患者。我的亲人已经没了,不能再让更多人失去亲人。”张霓和她的年轻团队连续近两个月坚守发热病区,主动承担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哪里有困难,她们就去哪里。
在疫情期间,病患的一切需求,几乎都由护士来完成。大到打针、抽血、喂药,小到打开水、送饭、递洗脸毛巾、关灯、找遥控器、倒水……年轻的护士们从未停歇。张霓介绍,科室里全员都选择留下来,“没有谁去逃避,大家想着的都是各司其职,尽可能地拯救更多生命”。
直到学校附属同济医院本部发热病房转运了最后一名患者,张霓所在的感染科一共有44名护士参加到防疫当中,完成了310张床位的医疗救治工作,接诊累计达万余例。很多人感慨:“不知道为什么,穿上工作服的那一刻,就真的什么也不怕了。”
面对疫情,学校附属协和医院团委发出《在防控疫情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通知》动员令。手术室团支部向医院党委递上了请战书,全体请战上抗“疫”战场,“手无寸铁,心有铠甲”。
学校附属同济医院团委率先提出倡议:“抗击疫情,青年先行,坚守岗位,有召必应!”团委委员带头,6名临床团委委员全部上一线,30多名团支书、近1000名团员主动请缨,不惧危难,参与一线工作,在预检分诊、隔离病房、发热病房、重症监护室等多个岗位发挥重要作用。
他们中有取消婚礼,甘心“疫情不散,婚礼不办”的护士;有离汉通道关闭前在高速路口递出孩子、火速返岗的急诊科夫妇。
在该校附属梨园医院,90后护士们守护着一批90岁高龄老年人的健康,他们相差约70岁,两代“90后”在这里温情“邂逅”。
该校附属同济医院90后护士汪妍在发热门诊战“疫”前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说:“在发热门诊工作的这段时间,从党员同事身上,我更清楚了党是什么、党员是什么,我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您战一线,我助后方”
“原来还能这么学啊!学习文言文好像没那么枯燥了。”说起最近的课外辅导,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小石兴奋不已。
两个多月前,小石的妈妈作为医护工作者不得不奔赴抗疫一线,小石为此郁闷了很久。
华中科大第22届研支团成员王鸿钏用手机开直播,倾听小石的心声。在他的帮助下,通过渐进性教学模式、课业辅导与游戏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小石从最初只能安静听十分钟的课,到如今能持续学习近三十分钟。
疫情期间,华中科大团委发起医务人员家庭关爱志愿服务行动,建立医务人员家庭服务台账,组建了581人的志愿者队伍,其中包括校级、省级青马班学员82名,还有西部计划志愿者、学生干部、普通学生等。
华中科大校医院和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梨园医院,武汉第一医院,湖北肿瘤医院,武汉儿童医院……志愿者和七所前线医院的医生、护士建立了对接关系,精心组织开展线上服务,服务内容涵盖了学业辅导、读书交流、益智游戏、兴趣课堂、老人陪伴等。
土木学院的学生卢孝巍担任初三年级辅导组组长,带领小组负责5名初三学生的辅导。此前,他在担任“大手拉小手”公益团队队长期间,筹备了美术、音乐、手工等18门兴趣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这一次,他将这些经验带到对医务人员子女的辅导中来。在不打断学生正常复习进度的前提下,他们积极开展以针对习题答疑、薄弱知识点讲解、学科知识框架梳理为主要形式的辅导教学,获得了医护子女家长的点赞。
“他很开心,期待下次上课”“谢谢,她还从来没这么开心地学过英语”……医护人员的每一次肯定,都让校园里年轻的志愿者信心倍增。
华中科大团委还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指导学生会、研究生会发出致全体同学的倡议书、制作防“疫”海报、推出原创歌曲等形式,组织引导广大返乡大学生团员站出来、团结起来、行动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数千名团员青年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深入田间地头、街道社区,以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在大后方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工作岗位覆盖后勤保障、交通运输、联络沟通等方面。
2019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一苇从新疆返回家乡武汉,主动报名成为华中科大校友会的志愿者。报名当晚她就前往汉阳国际博览中心开展志愿活动,负责爱心物资的装货和卸货等工作。
上下午两班倒,即便是在阴凉的仓库里,她也总是满头大汗,但她不能脱掉本就稀缺的一次性防护服,“现场都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因为爱一座城而聚集在这里”。
“网络战疫,当好宣传员”
疫情期间,长期处在信息焦虑中,感觉“废了”“暴躁”“很悲伤”,“疫情替代性创伤”也成了一些宅在家的同学的新恐慌。
华中科大团学组织发挥青年新媒体优势,组建起青年网络宣传突击小分队,青年学子化身宣传员,活跃在网络战“疫”一线,扛起正能量旗帜,讲述华中科大青年战“疫”故事,系列推文累计阅读量达30余万次,创作《守望天明》《无名之辈(医护人员版)》《为生命守候》三首原创歌曲MV,把战“疫”必胜的信心付诸歌声和笔端。
“这些平凡、真实、鲜活的故事中有悲悯更有温暖,有理性更有情怀与精神,或许故事的主角就是你的同学或者在校园里曾经遇见过的普通行人……”华中科大团委推出“听见1037|我的抗疫札记”系列专题,呼吁大家共同铭记这段抗疫的青春篇章。
该栏目收到众多同学的投稿,校团委、校学生会将这些华中科大青年的战“疫”故事制作成朗诵音频发布推文,向全体华中科大青年学生传递战“疫”必胜的信心。
“作为一名大一学生,这是我第一次亲身经历这样的大灾难。” 经济学院的本科生屈诗雨在抗疫札记栏目中写下了自己的心声,“大江大河大武汉。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勇气,有一桥飞架南北的豪迈……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从见证故事到讲述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让世界听到中国医生的无畏、听到中国方案的高效、听到中国制度的优势,我感到无比自豪。”华中科大团委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五所高校相关单位组织开设“战疫云宣讲,青年有担当”网上云课,参与其中的青马学员、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向霖毅感受颇深。
疫情发生以来,华中大党委书记、校长与数万学子“齐聚云端”,共上“抗疫思政课”。校团委邀请青年战“疫”英雄走进“青春在战疫中绽放”主题团日团课,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青马学员、团学骨干等战“疫”精神专题培训,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作用立体式讲好战“疫”中的青春故事。
邹林宏 徐力 记者 雷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