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北京高校思政课:疫情防控宣传队和学生思想稳定器

2020年04月16日12:32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组织线上“红色京华行”活动(北京市教委供图)

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 “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我看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配合下,在无数白衣战士的顽强奋战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想到这些我不禁眼眶湿润,心潮澎湃!”北京理工大学学生赵静在主题网课后感慨道。在疫情防控期间,北京理工大学将思政课堂搬进“网络直播间”,讲解疫情防控的中国力量和中国信心,回应学生普遍关注的思想疑惑和热点问题,让思政课成为疫情防控“宣传队”和学生思想“稳定器”,切实提升学生“获得感”。

自《北京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印发以来,各高校积极落实各项工作要求,诸如此类的创新举措并不鲜见。广大思政课教师通过网络直播、线上公开课、网络实践课等多种形式,将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融入思政课教学,成为服务疫情防控大局、助力学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积极力量。

书记校长上阵,组建疫情防控“宣传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曹淑敏参加课程直播(北京市教委供图)

“总书记的回信让大家倍感振奋和鼓舞,我们将在疫情攻坚的最后时刻发挥‘90后’年轻人的冲劲和闯劲,起到年轻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争取最大的胜利,让党和国家放心”,北大援鄂国家医疗队“90后”党员医护工作者一致表示。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视频连线援鄂医疗队代表,引导青年将总书记回信精神作为自己的思想指引、行动自觉、实践坚守。

清华大学举办“国家战‘疫’中的中国经验和民族精神”主题团日活动,校党委书记陈旭参与讨论发言,希望同学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强化担当精神,做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线上讲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展望》,全面分析疫情对经济形势的影响,公开课上线一天,观看量超过500万人次。

书记校长齐上阵,带头组建疫情防控“宣传队”,宣讲抗“疫”过程中体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四个自信”,彰显思政课程的“大格局”和“高规格”。在《疫情初期国外媒体报道中国抗击疫情的三种面孔》课上,教师刘娜娜告诉同学们,“同学们要从这次疫情舆论斗争中,学习斗争的方法和艺术,为以后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做准备、打基础”。该课程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大国战疫”系列专题课之一,党委书记曹淑敏、党委副书记赵罡亲自参加课程直播。

北方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郑文堂走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线上第一课”,以抗“疫”实践教导同学们:要在特殊的时期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地位,要在特别的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要在特定的年纪彰显新一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校长徐安龙分别以导论课形式带头讲,还在思政网络直播课堂中引入了抗击疫情一线师生的鲜活感人事迹,形成事迹宣讲、专业教学、思政教育“三位一体”的生动局面。课程现场连线国家中医医疗队总队长、学校东直门医院叶永安教授,隔空宣讲中医医护人员坚守危重病区,成功完成首例ICU高危病人救治的感人故事;连线学校附属医院前线医疗队,宣讲前线护士不畏生死救治病人的先进事迹;连线四位在医院和社区参与抗“疫”斗争的北中医学子,讲述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及时回应关切,成为学生思想“稳定器”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形势依然严峻,严重冲击着往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坚决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高校要求学生“不离家、不返校”,时间久了,部分学生难免产生焦虑情绪。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秀军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教学内容,以《战“疫”里的最美青春啊——谈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题,面向全国大学生进行课程直播,以“大情怀”疏解“小烦恼”,积极引导大学生勇于担当,在疫情特殊时期稳定在家。冯秀军说,爱国是广大青年学子最大的责任担当,新时代的青年要用自己的青春奋斗来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当前战“疫”教给广大青年如何谱写大写的青春。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李沐融说,“作为大学生,虽然我们此时并不能冲锋陷阵,奔赴一线,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够担当起肩上的这份责任,生活上,要做到不离家不返校、不信谣不传谣;学习上,认真听网课、按时上传作业。以小我成就大我。我们要肩负起这份青年人力所能及的担当!”

疫情不仅仅是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一场人性、舆论、国家博弈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性事件。“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种种应急防控举措?如何认识国内外疫情处理方式?如何辨析网络上与疫情相关的负面言论?”面对这些在疫情期间困扰学生的问题和相关热点话题,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回应,将思政课程作为学生思想的“稳定器”,用事实阐释理论,用解读事实疏通困惑,帮助学生辨析谣言、污蔑认识真实,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素养和爱国情怀。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教授在学习强国平台上讲解《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及时回应“如何依法防疫”等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张雨生谈到,“听了马校长的公开课后,我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法律法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身边和媒体上的各种防疫事件有了更直观的理解。疫情是需要集体和个人需要共同去面对的突发公共事件,若是能够了解法律法规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规定要求,理解防疫工作的艰巨性,也就不会出现大量如冲闯封锁路口、抗拒防疫检查的违法事件。”

北京理工大学组织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骨干共同录制10堂疫情防控专题“思政领航课”,引导学生稳定在家,理解、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北京物资学院组稿“马院师说”系列文章,引领广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势。

形式内容新颖,学生更有“获得感”

借助新颖的线上教学方式和生动鲜活的案例,个性化“定制”教学内容,思政课润物无声,使学生乐于其中,提升了其作为疫情防控“宣传队”和学生思想“稳定器”的效果。在微信群提前收集问题、从公众号发布教案引导、通过线上直播集中回应问题、课后再进行微信一对一辅导答疑......这是北京邮电大学教师裴晓军线上教学的日常过程,借助网络教学,实现了课堂统一性和个性化相融合,学生更有“获得感”了。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周振用《一封来自“毛概”课老师的信》搭建师生心桥,让居家学习的大学生体会到了来自学校、老师的关爱和鼓励,在言辞跳动中凝聚师生共识、增强战“疫”信心。

北京舞蹈学院以疫情防控为主题创作系列艺术作品,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组织同学分享防疫期间的所闻所感,畅谈战“疫”主题艺术创作背后的点点滴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马班学员开展线上联学会,自学研读经典理论书籍,分组开展读书分享交流,博士生吴建邦说:“本次疫情是一次大考,面对复杂多样的国际形势,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治国理政的正确方针政策,就一定能化危为机,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优越性,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将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8095名师生通过学校抖音平台“云游”香山革命纪念馆,共上一场云思政直播课。学生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屏幕“一对一”聆听香山革命历史,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感悟国家发展的厚重历史与奋斗的力量。学生程门立雪深感振奋,“疫情期间,我们青年人勇担使命,不管是守护国门的志愿者,还是坚守在家里不出门的“宅族”,我们都把革命的精神与时代号召结合在一起,我们一定能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

(来源:北京市委教育工委)

(责编:李依环、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