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加强沟通 助力世界 全球战“疫” 大学生“翻译官”上线

2020年04月03日13:59 |
小字号

当前,全球战“疫”形势严峻。为应对境外疫情输入、强化社区管控,从3月16日零时起,所有境外进京人员均应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14天医学观察。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大限度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管控措施刻不容缓。

在这种抗疫形势下,北京很多高校的大学生挺身而出,利用自身语言优势,变身“翻译官”,多途径做好志愿者,线上线下为入境人员做好翻译,同时还为他国翻译传输中国抗疫经验。

出场学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00后”多语种志愿者 16小时火线集结

“晚上8点上岗,11点半左右结束工作,翻译难度不大。不过,因为我是第一次穿防护服、戴护目镜,一整套装备穿好后,说话、行动都很困难,体力消耗很大。连续讲话后,会感到有些呼吸困难,要弯下腰来大口呼吸。特别是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护目镜容易起雾。”3月12日凌晨1时10分,防疫翻译志愿者张爽给学校发来一段影像。半个小时前,张爽结束了一整晚的工作,经消毒清洗后刚刚回到酒店休息。

张爽是北二外高级翻译学院2018级本科生,承担过多次国际会议的英语志愿翻译工作。与张爽一样,从接到招募令到防疫一线正式上岗,北二外多语种翻译志愿者们一起度过了极速16小时。

近年来,北二外多语种志愿者依托语言专业优势,进一步拓展国际志愿服务的广度与深度。疫情当前,北二外人责无旁贷——一声号令,火速集结!

3月9日晚,受团市委、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委托,学校向北二外志愿青年发出紧急招募令。仅仅2小时后,首批覆盖英语、日语、韩语的多语种志愿者集结完毕,做好了开赴一线的准备。3月10日,北二外多语种翻译志愿者在顺义新国展集散点正式上岗,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入境进京人员登记、分流转送的翻译工作。

“参与本次防疫多语种翻译的志愿者同学全部为党团员,政治素质过硬,且其中大部分有学生干部经历,大局意识强、责任心强。同时,我们的学生专业功底扎实,能够出色地完成翻译任务。”北二外带队教师刘睿基说,“同学们的反应速度、行动力是非常高的,从报名、线上岗前培训,到集结队伍、正式上岗,中间不超过16小时,我们都说这就是‘二外速度’。”

自3月10日起,北二外33名师生火速集结,在北京新国展抗疫一线连续志愿服务13天。3月22日,他们圆满完成任务,前往昌平集中休整。

出场学校:北京科技大学

志愿者突击队出征境外输入防控一线

北京科技大学响应国家号召,积极配合疫情防护工作,3月22日,北科大青年师生为协助一线防疫工作者做好外籍人士返京疫情防控工作,组成30人的志愿者突击队出发奔赴新国展防控一线,此次支援师生团队来自材料、机械、自动化、计通、文法、外国语6个学院。

30位志愿者当中有十多位党员,他们不仅做好自身防护,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细心帮助照顾身边同学。为了防止外层手套脱落,同学们互贴胶带。

在咨询处的翻译区工作,进出门都要消毒,屋内每隔一小时整体消毒,每个人也会不定期手消。每天数小时的工作,形形色色的旅客、各种各样的情况,他们都以热心、耐心和细心服务。工作内容也很丰富:及时更新各省市每日入境人员数量;记录搜集每人工作情况,记录工作笔记;协助民航局、国航、首都机场等单位沟通,协调处理各驻京办接运工作中的问题;建立相关单位联系表;核对出境人员与实际登记人员的信息……

党员孙慧琪说:“打赢疫情防疫战,需要我们同心协力。我作为北科人,作为青年人,为国守门,义不容辞。”30位志愿者,从早到晚工作,未有一刻懈怠,凌晨一点夜班工作者还在岗位上。为切实了解新国展疫情防控志愿工作,3月23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强一行指导慰问服务岗位的北科大师生。北科大带队老师于林民汇报了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情况,到岗两天服务了来自13个国家的61位旅客,北科大志愿者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疫情面前毫不退缩,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用过硬的本领为守住国门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对于志愿者们来说,能够参与这场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是一次弥足珍贵的人生经历。正如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感慨的那样:“抗击疫情是我们最好的成长礼!”

出场学校:北京大学

发起“中伊防疫互助小组” 在线传播中国防疫经验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在伊朗的社交媒体上,活跃着一个叫“中伊防疫互助小组”的志愿者组织,来自三个国家的200多名志愿者,编译中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种资料,通过互联网向伊朗民众普及防控知识,架起了一座携手抗疫、守望相助的信息桥梁。

“中伊防疫互助小组”的发起人,是曾在德黑兰教过中文的北大中文系在读博士陈彬彬女士。当伊朗疫情暴发并逐渐变得严重时,她了解到很多伊朗民众仍缺少防护意识。于是在2月24号,她发起了“中伊防疫互助小组”。目前,小组成员已突破200人,遍布德黑兰、柏林、新疆、广东和河南。

小组大群有280人,而实际工作小群是另建的,分为材料搜集组、翻译组、校对组、视频组、制图组、宣发组、法律事务组7个小组。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微信和邮箱来完成的。具体的工作内容就是将卫健委、疾控中心、央视等官方途径的防控资料翻译成波斯语,然后投放到伊朗的社交平台上去。

目前,已经线上开学的陈彬彬,除了统筹安排小组分工,还要面对繁重的学业。然而,小组依然计划提高更新量,在一个月内完成约90个视频。很多瞬间使陈彬彬和小组成员们感到满足,“伊朗网友会说很多不知道的东西现在知道了,比如我们告诉他们如何按电梯的按键才能防止电梯内感染的视频,他们就会觉得中国人真厉害,连这种细节都能想到。”

伊朗官方媒体伊通社日前也报道了小组的工作,称该小组的翻译和视频尤其受到伊朗护士的欢迎,肯定这些作品在提醒人们防范病毒上起到重要作用。

小组成员还专门设计了徽章,徽章上一只印有中伊两国国旗的巨手握住一支铅笔,挡在新冠病毒之前,象征着中伊两国携手,用科学对抗新冠病毒。

出场学校:北京语言大学

为外籍人员配“同声传译” 精准助力外防输入

来自北京语言大学英语翻译专业的杜潇颖是名1999年出生的“准00后”,也是一名丰台团区委招募的疫情防控语言翻译志愿者。

3月14日上午,在接到翻译任务后,她立刻与大红门街道时村社区防疫工作人员取得联系,远程连线,实时翻译。

“如何买生活用品,哪里可以取外卖,14天隔离期满以后该怎么做”这些问题和困惑都是外籍人士非常想了解的,杜潇颖一一进行了流利的解答、耐心和专业的翻译。“翻译官”赢得了社区防疫工作人员的肯定,更让这些异国朋友感受到了安全与温暖。

据了解,丰台团区委在全市率先启动语言翻译志愿者项目,根据意大利、韩国、日本、伊朗等主要疫区国家返京人员疫情防控需要,定向招募英语、意大利语、韩语、日语、波斯语5个语种志愿者,力求实现精准服务。短短两天,成功选拔招募28名语言类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其中包括精通波斯语的稀缺人才。

有了语言翻译志愿者的支持,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在与外籍人士沟通中有了“同声传译”,让“外防输入”更加精准、高效。此次语言翻译志愿者,主要协助丰台区内社区一线防疫工作人员,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进行专业语言翻译。志愿者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服务方式,配合防疫工作者做好外籍人士有关疫情防控提示、信息登记、体温监测等工作,远程提供语言及文件翻译服务。

随着各地疫情防控语言翻译项目的开展,早在3月6日,学校就组织两名西班牙语、三名意大利语,共五名翻译志愿者,加入到海淀区疫情防控语言翻译志愿项目中,完成部分疫情相关文件的翻译任务。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将返京隔离相关文件翻译成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传输到海淀区疫情防控一线。这是为返京外籍人员的健康负责,也保障了京区人民的安全。

文/本报记者 王小艾 综合整理

来源:现代教育报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