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书不足半小时”是个真问题
大学生每天花多长时间阅读?最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近日,一项针对全国864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近五成学生每天读书不足半小时,超四成学生每月读书不足一本,小说、名著、传记最受学生欢迎;近六成学生对自己读书的情况不满意。
虽然这项问卷调查由于样本数量有限、抽样方法相对单一等因素,导致调查结果损失了一定的信度和效度,但大学生读书状况不佳却是不争的现实。“每天读书不足半小时”的背后,固然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导致大学生时间紧张的因素,对社交工具过于依赖则是大学生阅读匮乏的主要根源之一。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图书馆成为最受大学生喜欢的地方;有的大学生周末在图书馆一待就是一天,甚至夜晚图书馆闭馆了也不愿意离开。如饥似渴的阅读,根源于他们对于精神食粮强烈而迫切的需求。不少人回顾校园生活时,图书馆总是挥之不去;和图书馆有关的话题,他们可以滔滔不绝地讲好半天。
在智能手机并不普及的年代,不少大学生能静下心来,在图书馆安静阅读。阅读不仅能增加知识和技能,还能丰盈精神世界,让人与书本实现“文化的相遇”。读书是一种很好的投资,但现在为何有那么多大学生不愿意去相信、认同和追求阅读呢?
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社会的第一空间是家庭空间,第二空间是工作场所,第三空间用来满足人们对社交、创意、娱乐的需求。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这些需要,屏幕成为他们的“第三空间”。不少大学生患上了网络依赖症和“手机依赖症”,使自己的空闲时间被屏幕占据;本应成为工具的网络和手机反客为主,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甚至产生诸如成瘾、强迫症、情绪起伏、注意力缺失、社交退缩等问题。
美国马里兰大学曾对1000名学生做过一项名叫“无设备世界”的调查,让接受测试者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结果显示,90%以上的测试者在离开手机后出现坐卧不安、心情焦虑等情绪起伏。如果不能成为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主人,大学生难免会得不偿失。
增加读书时间,消除“手机依赖症”和“网络依赖症”的关键,在于增加抵御诱惑、约束欲望的自律和自制能力,保持对社交工具的距离感与分寸感。在与思维定式、行为惯性和心理惰性较量的过程中,大学生会变得更加强大。
改善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不仅要在多读书上下功夫,也需要在读好书上下功夫。小说、名著、传记最受学生欢迎,说明大学生的阅读品质还需要提升,需要从浅俗化、娱乐性、碎片化的浅阅读过渡到以提升学识修养和思考能力为目的的深阅读,让阅读成为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活力的情感活动。愿意在读书上多花时间和精力,愿意在深度阅读上全身心投入,大学生才会真正有所收获。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