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大学生最难就业季”专家呼吁打破城乡二元壁垒

2014年02月24日21: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大学生最难就业季”专家呼吁打破城乡二元壁垒

  中新网太原2月24日电 题:“大学生最难就业季”专家呼吁打破城乡二元壁垒

  作者李新锁

  早春,各类招聘会依次登场。和多数毕业生一样,生于一座小城,毕业于一所普通高校的山西大学生栗华手持简历,往来穿梭,期望求得一份工作。最终,她黯然返回家乡。此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和农村大学生相比,城市大学生薪资更高,更易获得好职位。

  不久前,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消息称,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这一数据比2013年增加了28万。与此同时,官方、民间对“最难就业季”的讨论从未停止。业内人士认为,一个健康、合理的社会,应立足公平正义理念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彻底打破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为落后地区设立较低录取分数和就业门槛,以平衡各地的发展差异。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大学生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就业单位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城市家庭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月薪大概是3505元人民币,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高出了654元人民币。城市家庭的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比例均远高于农村家庭毕业生。

  栗华的经历似乎印证了上述结论。2013年,从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后,栗华曾在山西省会太原谋职。辗转多家人才市场,投出数十份简历后,栗华并未如愿求得职位。在家人的要求下,栗华返回小城霍州,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栗华说,和大学同学联络时发现,有些家庭背景好、社会关系广的同学“早已由父母安排好工作”。

  和栗华的情况类似,山西大学大四学生白晨皓也将成为求职大军中的一员。在他看来,“拼爹”由来已久,人情社会很难改变。白晨皓说,在学习、生活中,但凡涉及到利益关系,都能看到“拼爹”“拼关系”的影子。和农村学生相比,“城市学生在人脉、关系上优势明显”。有时,农村学生根本没机会和城市学生拼实力。

  不过,白晨皓认为,在面对就业机会时,“大学生个人素质、实力仍是关键因素”。

  《社会蓝皮书》还指出,调查数据反映出当前社会流动固化。在社会中处于优势地位的社会阶层能够通过高等教育使他们的子女谋得相对较好的就业岗位,这被视为社会精英内部循环。上述现象说明社会开放性不够,社会流动不通畅,从而积累和引发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对此,太原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建设高校)招生就业处长袁群芳说,大学生城乡背景差异对就业、求职的影响客观存在。每到毕业时,都有城市学生通过家庭资源、人脉获取职位,而且“薪资、岗位都比较理想”。校方对此并不避讳。

  2013年,校方曾面向50名家庭贫困毕业生发放就业资助金,每人可获得1000元人民币。袁群芳说,此举能解决贫困学生短期求职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而“有关系的学生根本不需要这般劳累”。

  几年前,从山西一所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的乔小军辗转多家钢铁公司就职,中间曾短暂失业。2011年,乔小军父亲通过亲戚关系,将儿子安排进山西焦煤集团旗下一家煤矿工作。乔小军说,毕业时,那些家在大城市的同学就业相对轻松,我们这些农村出身的“只能靠自己”。

  对此,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博士晏英认为,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位公民只要付出努力,都可以自由地流动到其他阶层。然而,平民子弟跟中产阶层的子弟相比,在物质待遇、精神生活空间、教育等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差距。

  目前,中国社会还没有实现机会均等。城乡二元体制、高考录取分数线的高低不等、各种各样的双轨制导致诸多不公。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因为家庭背景原因造成的就业不公,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