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基于传统文化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2013年10月30日07:45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基于传统文化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案例

  读者高先生:北京刚刚出台了中高考改革方案,语文科目考试比重加大,其中提到要注重传统文化的考查。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在融洽的亲子关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传统文化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专家观点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校长马丁一:在中国传统家庭中,亲子关系十分密切。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可贵之处,往往又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所缺失的。父母应该多倾听孩子的需求,多和孩子沟通。有时候,先倾听,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再对症下药,对孩子的教育才会更有针对性、更具说服力,孩子才会信服。如此,孩子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健全的人格。

  有些孩子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自暴自弃,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育方式。有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是恰当地根据孩子的能力来提要求,而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这样孩子往往达不到要求。这时,如果家长不问青红皂白横加指责的话,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很无能,从而丧失信心,以后遇到困难挫折也不愿动脑筋。所以家长应该通过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加以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鼓励勇于尝试,使孩子勇敢地面对未来。

  我国古代贤人早已对习惯与人生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家喻户晓的《三字经》,开篇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里的“习”,指的就是习惯。家庭教育要从培养孩子好习惯开始。

  一是行为习惯。有的孩子有时候会假装生病,希望引起家长的重视或关注。在医生确诊的情况下,家长即使知道孩子是装病,一般也不要揭穿,而是要和孩子谈心、沟通。有时,家长的轻轻抚摸、轻声问候也能让孩子的心理得到满足。此外,有时孩子装病,是因为生病后父母会对自己格外好,甚至百依百顺,久而久之成了习惯。我们经常说,严慈相济,无论孩子是否生病,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依旧不能随意满足,决不搞特殊政策。

  二是学习习惯。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我们拿写字训练来举例,如何帮助孩子练一手好字?首先要强调身体姿势、执笔姿势正确。其次,多做手工,改善身体平衡能力。最后,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多做抓、握、扔、捏、撕、伸、屈、旋转等活动,发展孩子身体的大动作和肢体的精细动作,以预防和克服孩子的综合障碍。

  传统文化经典学习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每一个家长都能让孩子亲近经典,阅读经典,在孩子每一步的成长过程中都能充分地相信孩子,大胆地让他们去尝试,给孩子多一分有效的鼓励,少一分无效的责怪,我想,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将在传统文化的滋润中成为一名学有所长的优秀人才,孩子们也将在融洽的亲子关系中收获珍贵而难忘的人生财富。

(来源:北京青年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