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2014年国考申论热点:放权、分权、限权

2013年10月28日16:44        手机看新闻

【相关背景】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在北京召开。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如何继续深化改革、中国未来如何发展等话题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要促进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但目前来看,本来应履行服务职能的政府,也忙于经济建设等,以致于有些地方存在官民矛盾,企业对政府的过多干预显得有些手足无措。长远来看,中国当该如何改变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开启政府的新一轮改革。

【模拟题目】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在2013年3月份开启了新一轮的政府职能转变和结构改革,其中放权、分权和限权是重点改革的内容,请问,对此你怎么看?

【专家看法】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当前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是投资扩张很快,但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重要的是改变政府主导的模式,向市场放权、分权、限权。经济建设是企业和社会应该做的事,如果不对资源配置权力过大的政府进行制约,市场和社会资本的活力就很难被激发。”

【参考表述】

当前,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至关重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关涉到消费驱动型、创新驱动型经济模式的构建。

从现实来看,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是政府转型。近几年增长主义政府倾向的问题较为突出,形成增长主义政府倾向有很多因素,包括财税体制、政绩考核、干部考核等。从实践看这个倾向不改,从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创新驱动型将十分困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未来能否取得突破,取决于政府转型与改革。

政府转型首先是要放好权。以放权为重点破题政府职能转变,一是向市场放权。进一步减少经济领域的审批权,推动垄断行业的经营权向社会资本放开,减少资源要素价格的行政控制权;二是向社会放权。打破实行多年的“挂靠”制度。三是向地方放权。除了将一些项目投资审批权下放给地方,调动地方积极性,还特别强调中央的宏观管理职能。

其次是分权。从这两年大部门制改革的情况来看,在“分权”这个重大问题上尚未破题。十七届二中全会和十八大强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三权分设”及其制度化,问题在于实践中难以破题。“三权分设”,这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在条件成熟时把它解决得好一些。未来政府机构改革需要破题大部门制改革,以强化决策主体,把一些监督、执行的职能分离出来,并且相对独立。

在分权问题上,应明确决策主体、执行主体、监督主体。怎么能够在体制上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三权分设”,从而找到调整优化权力结构的新路子,需要顶层设计。

再次是限权。限权有三件事非常重要:一是政府的公开性;二是监督体系;三是社会的监督。从现实情况看,对政府行使权力的监督,既需要独立的监督体系,也需要广泛的社会监督,目前缺少具体的举措。(邢西敬)

来源:华图教育

(责编:实习生 邱子寒、熊旭)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