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哪个“饭碗”更活?民企适合彰显个性才能
“社会公众瞄准的是好国企,看到的是管理层。”省交通控股集团办公室一位人士坦言,国企摊子越铺越大,能做到管理层的毕竟是少数,“尤其是现在国企地位尴尬,自己的干部不能交流到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干部到国企任职却日渐增多,僧多粥少是显而易见的。”
而在能源、造船等行业,一些技术骨干或中层在晋升无望或期待发挥更大才能时,便会转战民企或自己创业,熔盛重工等省内多家造船厂的高管和技术骨干,就来自上海江南船厂等国企。
苏州一家公司老总张明的经历颇为丰富:大学毕业后到政府部门工作,后轮岗到国企任副厅级干部,3年后下海到上市公司,如今自己创业。“国企并非适合所有专业学生,有些充分竞争的行业,民企发展活力更强、成长空间更大。比如学设计的学生,到民企前途会更大。”张明坦言,国企舒适,但时间一长棱角和个性容易磨掉,世故的烙印很明显。
“以前都是从企业集体角度出发,专注于机制建立、薪酬体系完善,力图创造对人才有吸引力的企业环境,很少从个体视角审视问题。”怡安翰威特咨询公司首席顾问沈喆分析,常说80后、90后群体思维活跃,其实背后潜藏的个体需求,更多地在于对成功的渴望、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及自身价值的体现。
正是出于这一认识,一些民企尤为重视让年轻人充分施展才华。2002年,苏宁启动人才培养计划“1200工程”,每年招聘1200名应届大学生。“七到八年的职业规划,用看得到的未来,告诉你事业的定义”——这是苏宁招聘时的承诺。苏宁云商集团副总裁孟祥胜表示,“在国企当‘凤尾’,不如到民企做‘鸡头’,好好展示自己的才情。”
今年35岁的任伟是“1200工程”第一期学员,今年3月调任苏宁广州大区经理,早已是集团高管。回想当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金融专业的任伟说:“当时很多同学去了政府部门和银行,还有点羡慕。现在我已很满意自己的工作。”
各自短板需补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实际上,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应根据专业、兴趣选择合适的平台,综合评估与自身的匹配度。
前不久,腾讯与麦可思联合发布2013年应届毕业生流向跟踪调查,5.2万名受调查者中,硕士、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各占1/3。其中,硕士生中30%进民营或个体企业,30%进国企,20%进政府及事业单位;本科生中42%进民营或个体企业,20%进国企;高职高专生中,58%进民营或个体企业,22%进国企。
看到985、211高校的学生纷纷角逐国企,南通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卢志勇比较坦然,“作为普通高校,我们每年有8000多名本科毕业生,进入国企的非常少。”记者检索招聘网站,一些国企不论职位是否需要、是否适合,都喜欢招收名牌高校毕业生,并且对户籍有严格限制。相对来说,民营企业反而会从岗位需要出发,招聘研发人员去重点高校,招聘一线人员就到一般高校。
民营企业也有短板需要补齐。针对民企稳定性差的情况,今年国务院出台六点意见,其中就包括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就业,对接收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国家将从财税、金融、信息、社保补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将切实保证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等方面,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了解甚少,降低了招聘双方的对接成功率。为解决这一难题,有民企开始探索与高校展开深度合作。如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公司与苏州大学共建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学生大三就到公司见习,平时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重培育,最近几届室内设计的学生都顺利到金螳螂就业,有的已经成为技术骨干。 (记者 黄伟 沈峥嵘)
![]() |
相关专题 |
· 职场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 |
![]() |
||
![]() |
![]() ![]() ![]() ![]() ![]() |
![]() |
新闻排行 | 重点推荐 |
视频新闻 | 更多>>> |
|
重点推荐 |
![]() |
高考资讯 备考辅导 院校报考 互动交流 |
高考最新动态高考视点高考政策各地动态新闻人物家长必读 高考大纲语文数学外语物化生历地政文综理综作文作文素材库满分优秀作文 高校招办访谈招生动态高校信息库院校信息专业动态模拟填报系统志愿填报技巧 在线做题估分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讨论区考试经验交流试卷上传试卷下载许愿送祝福 |
![]() |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单位联系合作! 电话: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