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
李玉兰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曾经缔造“高考神话”的湖北黄冈中学辉煌正在远去,尖子生和优秀教师大量流失,高考成绩的优势不复当年。不少当地老师认为,优秀教师流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由于地域经济差异和本地激励机制不到位,黄冈中学很多老师被大城市的学校挖走,高峰期一年要流失320人,该校“数学组总共也就30多个老师,前前后后走了10多个,而且多数是三四十岁的骨干教师,甚至是特级教师”。报道还指出,教师流失的高峰期是1995年—2005年,这是我国几乎所有高中的入学高峰期,全国高中的规模普遍扩大。在这段时间里,湖北、湖南、安徽等地普遍出现教师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
实际上,中西部地区优秀教师向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流动不仅仅发生在上述几个省份,而是一个全国性的现象,因为地区经济差异和薪资待遇差异确实非常大。
人才流动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单向度的流动就值得忧虑。我国教育发展长期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对本就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教育来说,优秀教师“东南飞”无异于釜底抽薪。
在目前的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里,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较低,除了人口流动外,农村师资外流恐怕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师资是教育条件的第一要素,尤其是在中西部农村欠发达地区,教育硬件设施差,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有限,对老师的依赖更大。优秀老师走了,优秀学生难免“养在深山无人识”。
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黄冈地区不算是经济发展最差的,成就过“高考神话”的黄冈中学师资尚且如此流失,其他地区的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从经济规律的角度看,同一份工作,在生活工作条件越差的地方,薪水越高才能吸引人才。但是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教师薪资待遇与大城市持平尚不现实,遑论高于大城市?本就缺乏优质师资的地区根本吸引不来人才,甚至不能保住已有的人才,导致教育资源更加失衡。
虽然国家一直在努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但教育资源向大城市、向名校集中的趋势仍在继续。有人认为,公平和发展是一对矛盾,要公平就会影响发展,要发展就会影响公平。但是,这显然不能成为漠视教育资源失衡的借口。如果人才培养头重脚轻根底浅,我国如何能够形成人力资源优势?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不应该是一个理念、一项福利或保障措施,而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当务之急,也是促进地区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的根基工程。让教育资源趋于均衡、公平,刻不容缓。
![]() |
||
![]() |
![]() ![]() ![]() ![]() ![]() |
![]() |
新闻排行 | 重点推荐 |
视频新闻 | 更多>>> |
|
重点推荐 |
![]() |
高考资讯 备考辅导 院校报考 互动交流 |
高考最新动态高考视点高考政策各地动态新闻人物家长必读 高考大纲语文数学外语物化生历地政文综理综作文作文素材库满分优秀作文 高校招办访谈招生动态高校信息库院校信息专业动态模拟填报系统志愿填报技巧 在线做题估分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讨论区考试经验交流试卷上传试卷下载许愿送祝福 |
![]() |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单位联系合作! 电话: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