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网>>教育>>报系报道 |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坚守“底线”,并拥有告别“精神苍白”的自觉
大学兴则国家兴,大学强则国家强。面向未来,大学的道德风骨将代表国家与民族的文明程度,大学的创新能力将决定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动力,大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将决定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经过4年的悉心培养,从象牙塔走出来的青年人是否能够担当起国家与民族未来的重任?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从天之骄子到社会人的转变?对此,校长们还有诸多的不放心。这份不放心,不仅是源于孩子们依然年轻,少不更事,更是源于对于社会现状的忧思。
于是,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叮咛年轻人,要拥有告别“精神苍白”的自觉:“在物欲横流的世风下,很容易忘记人的意义与生存价值,忘记信仰和独立精神等。中华民族的复兴可不能仅仅是经济的跃进,还需要精神的崛起。同学们,希望你们要有告别麻木、告别粗鄙、告别精神苍白的自觉,为国家,为你们自己!”
李安在诠释《少年派奇幻漂流》时曾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老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圣人,但每个人也很容易成为罪人,我们每个人可以是利他的,但也可以是极端的利己自私的。一个人生来有很多可能性,只是一直支配我们生命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才激发出每一个人不同的特质。
是的,纵然青年人在走出校门时踌躇满志、心地纯净,但走入社会后,如何依然保有这份纯净,并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和影响周围的环境,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给出了这样的嘱托:“所有人心中都有一只老虎,关键是怎样看守住我们心中的这只老虎。我希望我们一起来关好自己心中的这头老虎,让我们心中充满爱,让复旦赋予你的独立思考和人格来阻止外部的一种简单的情景力量打开我们关闭心中老虎的牢门,并且努力的,我们以身作则去创造和改善新的情景和旧的情景……”
世界在变、社会在变,面对不可预知的前途,面对理想照进现实的“尴尬”与“冲突”,该怎么办?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给出的回答略显犀利,“在这个拼爹的社会,我不希望你们去拼‘爹’,我希望你们去拼‘德’。”南开大学校长龚克的答案是,想“追求卓越”先得“守住底线”。为学的要守“学德”,经商的要守“商德”,从政的要守“政德”,要守住关乎身家性命的“底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的话语中,则有着浓浓的无奈和可贵的坚持:“很遗憾,我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想说,你们应该在成长中选择坚守。”无论时光如何变幻,内心深处总要坚守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无关金钱、权力和地位,但关乎思想、精神和道德,更关乎良心、公平和正义。“如果说,大学是这些人类永恒主题的守护者,那么经过大学浸染的人应该是这些理念的坚定实践者和追随者!”
要在自己的理想中,为祖国留一块空间
曾有人说,当今的年轻人身上有几大问题,是值得担忧的。一个是过于现实,另一个则是过于自我。我们并不想去论证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但是,从校长们的毕业致辞中,我们捕捉到了与之相关的忧虑。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但这句话,在很多年轻人的心中,却显得有些苍白。为此,很多校长不无忧虑。杨玉良在致辞中表示,他遗憾一些学生把理想解读为虚无,把仰望星空看成是无能,反而把投机取巧看做是一种智慧。杨玉良告诉青年人,“如果我们的大学和大学的学生都不仰望星空的话,那么这个民族希望不会很大。”“一个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只能有非常卑微的人生;而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哪怕现实再严酷,理想也不可能轻易被击碎。”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也对青年人有着类似的期许:“当你们真正踏上社会以后,可能会发现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和无奈。请不要让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成为自己悲观沉沦的理由,更不要让‘学会生存’成为随波逐流的借口。”
“我们必须从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求精神的力量。”陈群借用居里夫人的话,阐释着理想在当下的特殊意义,“我们应该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仍不完美的世界。应该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努力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努力去守护自己的理想,努力有所作为并坚持有所不为。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让人拥有更为积极的心态;而积极的心态不仅会带来生活和工作上更多的快乐和幸福,还最终会让我们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理想可以事关“小我”,小富即安、独善其身,理想也可以事关“大我”,忧国忧民,怀揣民生。如何让青年人从对“小我”的过度关注上升为对“大我”的关照,校长们语重心长。
龚克鼓励青年学子要心中怀有为公的志向,具备为公的能力。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有着类似的观点,“理想,不是一个空泛的词藻,她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内涵,有具体的表现,而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想。期望在座的各位不论你有什么理想,都一定要在自己的理想中为自己的祖国留下一块空间。”
纵然心中有万马千军,可连找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都难,还何谈理想?这是很多毕业生的疑问。对此,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的回答直接而切中要害。“只要你能够为解决中国人民的饭碗问题做出贡献,你自己的饭碗就一定不是问题。”
理想是需要坚守的,理想更是需要呵护的。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希望毕业生离开母校后,看护好激情和理想,在物质和财富不断积累的时候,让道德和荣誉与之并肩,超越功利,让精神追求战胜物质欲望。“我们不希冀毕业生离校若干年后,要以荣华富贵来荣归故里,炫耀装点校门。我希望我们的毕业生的爱心,温暖社会,哪怕在默默无闻中,在改变自我中,改善社会、改善民生中作出踏实的无愧内心的点滴贡献。”
![]() | ![]() |
相关专题 |
· 大学 |
![]() |
||
![]() |
![]() ![]() ![]() ![]() ![]() |
![]() |
新闻排行 | 重点推荐 |
视频新闻 | 更多>>> |
|
重点推荐 |
![]() |
高考资讯 备考辅导 院校报考 互动交流 |
高考最新动态高考视点高考政策各地动态新闻人物家长必读 高考大纲语文数学外语物化生历地政文综理综作文作文素材库满分优秀作文 高校招办访谈招生动态高校信息库院校信息专业动态模拟填报系统志愿填报技巧 在线做题估分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讨论区考试经验交流试卷上传试卷下载许愿送祝福 |
![]() |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单位联系合作! 电话: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