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那烂陀古寺遗址 本版图片GJ
印度那烂陀古寺曾是闻名世界的高等学府,吸引了包括玄奘在内的各国学者前来进修。然而,自从12世纪遭战乱摧毁以来,这里只剩残垣断壁供人凭吊。印度国会2年前批准在那烂陀遗址重建大学,但由于资金不足、地理偏僻等原因,学校一再推迟招生。
打造全球顶级学府
自从提出重建构想以来,印度学术界和政界精英为那烂陀大学勾勒了宏伟的蓝图,要把它打造成吸引全球顶级知识分子的高等学府,就像古代的那烂陀寺一样。
大学建在印度北部比哈尔邦,距离那烂陀寺遗址10公里。根据设计,大学中央将修建一个大型人工湖,湖畔坐落一座大圆顶图书馆,充分体现古代佛学理念,学校能源供给将充分利用太阳能。
印度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出任校长。他介绍说,学校已经在全球招募研究和执教学者,明年就将打开校门迎接第一批学生。目前学校仅有历史系和生态与环境系,今后将逐渐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发展人文学科、经济与管理学、亚洲融合、可持续发展和东方语言等科目。
阿玛蒂亚·森强调,那烂陀大学的治学方向是国际化和亚洲融合,会与美国耶鲁大学林学院、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历史系、韩国首尔大学和中国北京大学积极交流。
重建意义非同寻常
那烂陀寺最早建于公元5世纪,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大学,并逐渐成为亚洲高等学府翘楚。那烂陀在梵文中意为莲花给予者,而莲花在古印度象征知识。
那烂陀寺在鼎盛时期藏书900万卷,有教师2000人,吸引来自中国、日本、高丽等国的1万多名学生。这里的教学以佛教传统为中心,包括科学、哲学、文学、数学、逻辑学和医学等知识。中国僧人玄奘西天取经,就是在那烂陀寺求教佛法。
1193年突厥军队攻入印度,把那烂陀寺洗劫一空,放火烧毁了那里规模宏大的图书馆。那时候,牛津大学等西方高等学府才刚成规模。
因此重建那烂陀大学对印度相当重要,即使反对者也承认这个计划的象征意义非同寻常。印度驻老挝前外交官、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问题研究所访问学者苏克·穆尼说:“印度必须抓住这个机会,这能显示印度不仅是亚洲的经济和军事存在,也是学术存在。”
资金不足进度滞后
重建计划令人激动,现实却让人沮丧,那烂陀大学的重建进展一直落后于计划。
早在2007年阿玛蒂亚·森就宣布,那烂陀大学将在2009年开始小规模运行。然而,印度国会直到2010年才正式批准重建计划。学校计划2014年招收第一批学生,但目前新校区只有一堵围墙。
资金不足是那烂陀大学迟迟不能建成的主要原因。印度政府为重建那烂陀大学拨地200公顷,但给整个计划的预算只有2亿美元,校方计划筹集10亿美元捐款。
即使资金充足,仍有不少学者怀疑那烂陀大学是否能吸引国际一流研究人员和学生。那烂陀大学所在的比哈尔邦是印度最贫穷偏远的地区之一,文盲率高居全国之首。这里甚至欠缺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只有大片农田和荒野,农民居住在覆盖着牛粪的土屋中。
即使阿玛蒂亚·森也担心那烂陀大学重建会遥遥无期。他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以前用了200年时间才建成那烂陀寺,希望这次不会用那么长时间。” 袁原
相关链接
亚洲各国家携手重建那烂陀大学
虽然是一所印度大学,但那烂陀大学可谓亚洲合作的产物。
早在2007年,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就在第三届东亚峰会上倡议亚洲各国携手重建那烂陀大学,新加坡、泰国和中国等国家对此积极响应。在2009年第四届东亚峰会上,各方发表了《东亚峰会关于重建那烂陀大学的联合新闻声明》。
2009年,新加坡设立东南亚研究院那烂陀研究中心,并举办相关国际研讨会,讨论在那烂陀设立国际大学的计划。目前,中国已为建设那烂陀大学捐助了100万美元,泰国也捐助了10万美元。新加坡负责学校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总计费用700万美元。此外,澳大利亚也表示愿意资助学校的生态和环境系。
学者认为,各国携手重建那烂陀大学能够增强亚洲的软实力。新加坡前外交部长、那烂陀国际顾问团团长杨荣文说,重建那烂陀大学意义重大,印度和东亚的“重逢”将是本世纪的重头戏。“这个项目令中国和印度联系更紧密,这是两个伟大的国家,代表东亚和南亚两种伟大的文明。”
(袁原)
相关专题 |
· 大学 |
![]() |
||
![]() |
![]() ![]() ![]() ![]() ![]() |
![]() |
新闻排行 | 重点推荐 |
视频新闻 | 更多>>> |
|
重点推荐 |
![]() |
高考资讯 备考辅导 院校报考 互动交流 |
高考最新动态高考视点高考政策各地动态新闻人物家长必读 高考大纲语文数学外语物化生历地政文综理综作文作文素材库满分优秀作文 高校招办访谈招生动态高校信息库院校信息专业动态模拟填报系统志愿填报技巧 在线做题估分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讨论区考试经验交流试卷上传试卷下载许愿送祝福 |
![]() |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单位联系合作! 电话: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