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导读]今天,912万名考生走入考场,他们将面对的是一次考验更是一个机会,一个会影响他们未来成长的机会,一个可能是他们有生以来最重要的机会。究其本质,高考是为了人的成长而设定的节点。
扩展阅读
大学生就业:患难,更患不公
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严禁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保护毕业生合法权益。其中,限定985、211高校,性别、户籍、学历歧视,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被严令加以禁止。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在就业形势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各种就业歧视和就业不公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的难度。
“不怕竞争激烈,就怕没机会竞争”
杨明(化名)是西安市一所三本大学的2013届本科毕业生,学生干部和校外实践的丰富历练让他对毕业后的生活满怀冲劲。但是,现在眼看就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了,他的工作仍然没有着落。
“经济不景气,大学生太多,竞争激烈我可以理解,但是经常被拦在竞争资格之外让我很不服。”杨明向半月谈记者吐槽找工作这段时间的遭遇。
全球经济低迷,企业招聘量缩水,而高校扩招后,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近700万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杨明感触最深的是,今年的招聘企业和岗位同比明显减少。“去年在就业高峰期时每天都有招聘会,今年前几个月一周能有一两场就不错了。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招聘岗位也少了将近20%。”
本来机会就少,就业单位往往还开出特殊要求。每一场招聘会杨明都不会错过,但总是碰一鼻子灰。“很多单位明确要求985、211高校,党员和本地户口。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一些单位甚至连简历都不收。”杨明说。
为了寻找更多的机会,杨明和同学开始跑到别的高校参加招聘会。令他们失望的是,一些用人单位到某个学校开宣讲会就只收该校的简历,还有一些企业同一个岗位的月薪却因毕业院校的不同相差近2000元。
“我现在很感谢那些直接写明‘仅限男生’的,因为这样我就不用再浪费时间投简历了。”今年硕士毕业的小柴无奈地诉苦。华中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南开大学的硕士生,清一色的名校,就因为是女生,小柴好几次面试都在最后关头被淘汰。
在深圳一家国有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负责人直言:“考虑到女性在出差、加班方面的劣势以及女大学生毕业不久就将面临结婚、生育、哺乳等一系列问题,用人单位将要为此付出直接或间接的成本,不如直接招男生‘划算’。”
“公”家单位被贴“不公”标签
杨明和小柴的遭遇是当下部分毕业生被陷就业不公困境的一个缩影。某高校负责就业的教师告诉半月谈记者,2013年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计划和就业需求岗位明显减少,对招聘的质量把控更加严格。
记者发现,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部分政府机关等公家单位的招聘本应本着更加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被贴上了“不公”的标签,对社会整体就业环境造成反作用。今年5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等。
然而,就在同月,长沙市望城区发布2013年政府雇员(第一批)招聘公告,11个职位明确学历要求为985、211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最近,有媒体曝出浙江、陕西、甘肃、广西、江西五省区事业单位发布的招聘公告被指涉嫌歧视,不少招聘公告在年龄和户籍上做了限制。
在教育部发出“三个严禁”通知之后,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2013年度江干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公告》。在具体招聘岗位中,有的岗位限定杭州市区户籍,有的只限于杭州城区户籍,就连杭州城区外的郊县市户籍人员也无缘该岗位。这些规定已然成为一些公家单位的招聘“惯例”。
看得见的限制就已经把很多大学生拒之门外,而看不见的“优待”更无情啃噬着大批年轻人的梦想。一些学生反映,各地选调生的招考中,甘肃、广西等地组织部门会直接与部分名校合作,选调优秀毕业生直接进入领导岗位。中国建设银行每年在正式招聘之前都会安排名校专场招聘,为名校生源安排专门的名额。此外,公务员招考中针对关系户的“萝卜招聘”屡见不鲜。
记者在走访浙江、天津等地的大型招聘会时发现,除了最常见的性别、户籍、地域、院校、学历、年龄、政治面貌、身高长相、是否是学生干部之类的就业限制,健康状况、民族、宗教信仰等在近些年也让就业歧视的内容得到扩容。
将就业公平进行到底
如今,就业难除了庞大的人口基数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就业歧视。不公平、不公正已经渗透到就业的各个环节,学历、性别、户籍,随便一项都能成为被“鄙视”的理由,让大学生很受伤。许多用人单位似乎想在招聘会上就能招到完全符合自己标准的“熟练工”,而不顾求职者刚从学校毕业的现实。偏见和歧视,都在损害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因此,不少大学生呼吁应该制定反就业歧视法,通过传媒的宣传改变人们的观念,政府更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然而,在就业市场“僧多粥少”的大环境下,不少单位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负责人并不认为一些限制条件等于“就业歧视”,而是根据市场供需作出的选择:“招聘一个岗位收到一大堆简历,优秀的人才那么多,不用这些办法怎么挑人啊?”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政治学博士张翔认为,大学生遭遇各种各样的就业歧视比较普遍,从招聘方的角度讲,这样的选择也有一定道理。但是,社会发展需要保障人的基本公平权利,其中就包括机会公平。
张翔表示,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曾经有过更为复杂的就业歧视。但在群众的争取和政府的倡导、引导下,不少就业歧视都得到了解决。我国也正在经历这样的阶段,要消除大学生找工作中存在的就业歧视,需要来自政府、社会和个人多方努力。
有专家认为,就业歧视主要因为在个别地方,相关法律不受尊重,而且这些法律法规本身还有待系统化、完备化,亟须对就业歧视的定义、认定标准、救助体系作出刚性的规定。
“政府要承担责任、加强引导,出台并完善促进就业公平的法律法规,并加大宣传力度,坚决落实。对于一些范围广、影响较大的就业歧视现象要加强规范和干预。公字头的单位更要带头,将公平进行到底。同时,社会要对就业歧视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于那些主动吸纳就业困难群体的企业要给予肯定和奖励。”张翔说。(记者 韦慧 翟永冠)
![]() |
相关专题 |
· 高考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权威全面报道高考 |
![]() |
||
![]() |
![]() ![]() ![]() ![]() ![]() |
![]() |
新闻排行 | 重点推荐 |
1北大卖猪肉校友谈高考:我那时裸考 现在拼爹 22013年高考江苏作文题 32013年高考安徽作文题 42013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点评 5江苏高考作文作者不确定看到的是蝴蝶(图) 62013年高考福建作文题 72013年高考浙江作文题 82013年高考湖南作文题 92013年高考湖北作文题 10人大附中特级教师评2013年部分省高考作文题 |
视频新闻 | 更多>>> |
|
重点推荐 |
![]() |
高考资讯 备考辅导 院校报考 互动交流 |
高考最新动态高考视点高考政策各地动态新闻人物家长必读 高考大纲语文数学外语物化生历地政文综理综作文作文素材库满分优秀作文 高校招办访谈招生动态高校信息库院校信息专业动态模拟填报系统志愿填报技巧 在线做题估分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讨论区考试经验交流试卷上传试卷下载许愿送祝福 |
![]() |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单位联系合作! 电话: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