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导读]今天,912万名考生走入考场,他们将面对的是一次考验更是一个机会,一个会影响他们未来成长的机会,一个可能是他们有生以来最重要的机会。究其本质,高考是为了人的成长而设定的节点。
高招新政,为贫困学子拓宽求学路
5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希望。
相关专家指出,通过扩大农村贫困地区、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子的招生名额和重点高校的参与范围,将有助于推动教育资源的更公平分享,但从长远而言,还须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和公平发展。
高等教育扶贫成效初显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加大了对农村贫困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学生的招生和培养力度,先后于2008年实行了“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以下简称“协作计划”)、2012年实施了“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并已取得较好成效。
据统计,2008年教育部安排“协作计划”招生3.5万人,到2012年招生名额已达17万人,同比增长386%。今年,全国安排“协作计划”的招生名额更是达到了18.5万个,从中获益的农村学子的数量和比例都有很大提高。与此同时,“专项计划”2012年起安排了1万个重点高校招生计划,今年将增至3万,今年高考定向招生的范围将由680个县扩大到832个县。招生高校由222所增至263所,覆盖所有“211工程”高校和108所中央部属高校。这项措施实施后,全国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将比去年增加8.6%。
“‘协作计划’缓解了中西部部分省区升学压力大、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农村考生多等难题,同时也为东部高校提供了招生空间,增加生源数量,这是一项双赢的举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强表示,更为重要的是,这两项计划将有助于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鼓励学生毕业后回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引导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江苏教育厅招生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江苏定向招生的数量与江苏每年约40万的考生相比,并没有对当地招考指标分配造成压力,未来还有进一步提升计划名额的空间。据了解,江苏省2012年定向招收困难考生指标为650人,分散在江苏数百余所高校,2013年这一计划人数将增加到1300人。
“去年‘专项计划’的录取情况形势良好,我校安排了40个名额,面向19个省份,680个连片贫困地区。从学生的报到情况来看,没有学生不来报到。录取分数一般比农大录取分数线低二三十分,但还是要保证达到一本线的基本要求。”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周旭峰说,中国农业大学所设置的学科和“专项计划”的要求非常契合,学校安排了很多涉农专业,也是优势专业,在前期筹备过程中也对这些专业进行了宣传,力保实施效果。
寒门如何出贵子?
高寒山区、库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集“四区”于一身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是有名的国家级贫困县。一些偏远山村的孩子赶到位于县城的金寨一中上课,比从县城去一趟省城合肥的时间还要长。
家住全军乡的王议员从学校回一趟家要翻几座山,他的学费全靠姐姐外出打工挣得。在金寨一中高三年级十二个文科班里,他的成绩基本保持在前三名,但英语和语文是他的弱项。
“家里条件有限,英语课也是到初中才上的,直到现在,学习这两门课时总感觉很难使上劲。”王议员说。
今年5月,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
据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郑大明介绍,目前安徽省将从这3万名指标中分到多少名额还没最后确定,但倾斜地区肯定包括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山区。
通过自己努力考上大学,走出深山,就业脱贫,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孩子的梦想。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农村孩子进入大学学习。
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2年间,农村学生本科高校录取人数由51.2万增至192.6万,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机会已基本相同。
这一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另一种“滑落”:重点高校、特别是名牌大学里的农村生源越来越少。有调查显示,最近二十年来,北大的农村学生占比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大学农村生源也已不足二成。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资源仍然薄弱,大部分农村学生从起步开始就处于劣势地位;其次,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监管。近年来重点高校更加重视“特长”与“素质”的选拔,农村孩子更成了弱势群体。
“和大城市的同学们比,我们的拓展应用能力普遍较弱,因此我一直对考进一流理工科院校信心不足。如今,这种向贫困地区加大倾斜力度的招生政策让我们实现梦想的机会更大了。”金寨一中理科班学生郑永乾连说。
金寨一中校长樊兴安介绍,实现名校梦想,农村孩子的确面临重重困难。“我们农村基本没有学前教育。很多小学没有英语老师,有些学校则采用‘跑教’的方式,让英语老师在几个学校间轮流上课。2007年以前,金寨一中每年考进一流名校的学生也就两、三个。”
“一个机会就会改变一生,农村的孩子们需要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否则,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会越来越狭窄。”安徽省知名社会学家王开玉说:“教育公平攸关社会公平,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近年来,中国已实施了一系列推进教育公平的招生政策,包括“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计划”等等。
今年继续实施的“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将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
王开玉指出,要让“寒门易出贵子”,需从源头着力。在改变招生政策的同时,正视农村教育的薄弱状况,解决好城乡教育资源失衡的问题,逐步改变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尽量避免他们在“升学大战”中过早出局。
政策落实仍需解决诸多问题
记者了解到,尽管今年面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招生名额并没有给东部及一些知名高校带来困扰和压力,但业内人士仍担忧没有相关完善的体制保证,会出现一些“寻租”现象或达不到政策预期的效果。
一是资格认证机制是否公开健全。“农村户籍、农村常住人口和农家子弟概念都不相同。计划针对的是哪一个,要搞清楚,才能分析准确。”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人文社科处处长、社会学系副教授熊春文表示,由于“专项计划”要求贫困地区户籍和当地高中三年学籍,户籍制度又将问题带回到二元体制的桎梏中。例如一些城郊具有农村户口的考生,其实家庭情况尚好,但依然拥有三年农村户籍。
周旭峰也指出,关于提出的户籍问题,各个省操作过程中会有严格的标准。但从长远说,会不会出现一些发达地区的学生为了上好学校故意到贫困地区就学,高考移民会不会异化成新的形式,还需要国家继续监督和把关,也需要一些规避的措施。
二是政策评估机制仍待建立完善。熊春文指出,“协作计划”已经实施了五年多,应该有一些毕业生走向了工作岗位,可以通过他们就业或毕业流向来评估。“他们是否会回到家乡,国家给出什么渠道,是一个问题。我担心的情况是,更多的学生毕业后挤在北上广,原因是中西部的就业岗位的确相对较少。即使成为蚁族,也是个工作,回到中西部地区则有可能面临真正的失业。”
“中国农业大学目前实施的主要是‘专项计划’,刚启动一年多,政策效果还不好评价。这个计划是定向招生,不是定向就业,和以前签合同回西藏服务5年的项目不同。”周旭峰则表示,计划定位是将来鼓励学生回到原籍就业,学校所提供的专业也是希望学生回乡后能学以致用,希望会有新的政策鼓励他们到西部和基层就业。
三是部分省份和高校对这些计划招生的生源管理仍比较薄弱。周旭峰感叹,由于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条件所限,很多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加上是降分招生,这些农村学生有些无法赶上学校的学习进度。另外,这些学生大都来自贫困地区,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东部生活水平又相对较高,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也是他们较为困扰的问题。目前他们总体数量还不是很多,分散到各大高校可能就更少,关于他们的管理和帮扶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得到重视。
多举措推动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相关专家和基层干部表示,好政策要落实好,仍需多方努力,短期需要完善各种机制,长期则需从根本上入手,提高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
第一,严格资格认证机制,保证招生信息的公开公平公正。孙强表示,一方面要加大对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报考条件、资格名单、录取分数、录取结果等信息的公开、公示力度,确保专项计划组织实施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另一方面,要加强资格审查,确保考生信息真实准确。省级招办可会同当地教育、公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确保考生户籍、学籍真实可信。同时,加强对招生计划和生源计划编制、执行过程的监督与管理,防止“挤出效应”。
江苏教育厅招生部门也建议,定向招生应当注重遴选生源,输出地在招生质量和程序方面应予以严格把关,切实让这一渠道成为困难学生获得更好教育条件的保证。
第二,要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和评估机制。周旭峰建议,除了学校内部的一些奖学金计划,学校也应针对这些学生建立相应的助贫计划奖学金。在学业指导上,注意利用一些学生社团组织,采取多项措施帮助降分录取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学校也可定期组织访谈或座谈,真正了解计划招生的学生需求。在今后的就业上,希望国家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他们回到西部和基层就业。
他表示,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已经从这些方面进行尝试,希望能真正为中西部贫困地区培养出需要的实用人才。
第三,从长远考虑,需大力提高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城乡均衡的发展,不能仅仅靠政府去调控指标,最根结的是要把农村教育办好。这样这些孩子就能够通过公平的竞争,考取985、211或名牌高校。”熊春文说,要鼓励优秀的、本地户籍的师资力量充实到中西部,而不是教育资源逐渐往上集中,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再分配。
“中西部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不一定都要通过‘计划’的形式,东部高校也应加强与中西部高校的‘联谊’,实现师资共享,比如北大和石河子大学已经‘联姻’多年,效果也很显著。或者重点高校也可在中西部设立分校,扩大当地生源的招生,实现教育资源的更均衡发展。”孙强说。(记者 吴霞 周卓然 杨绍功 蔡敏 李云路 姬少亭 许晓青)
![]() | ![]() |
相关专题 |
· 高考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权威全面报道高考 |
![]() |
||
![]() |
![]() ![]() ![]() ![]() ![]() |
![]() |
新闻排行 | 重点推荐 |
1北大卖猪肉校友谈高考:我那时裸考 现在拼爹 22013年高考江苏作文题 32013年高考安徽作文题 42013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点评 5江苏高考作文作者不确定看到的是蝴蝶(图) 62013年高考福建作文题 72013年高考浙江作文题 82013年高考湖南作文题 92013年高考湖北作文题 10人大附中特级教师评2013年部分省高考作文题 |
视频新闻 | 更多>>> |
|
重点推荐 |
![]() |
高考资讯 备考辅导 院校报考 互动交流 |
高考最新动态高考视点高考政策各地动态新闻人物家长必读 高考大纲语文数学外语物化生历地政文综理综作文作文素材库满分优秀作文 高校招办访谈招生动态高校信息库院校信息专业动态模拟填报系统志愿填报技巧 在线做题估分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讨论区考试经验交流试卷上传试卷下载许愿送祝福 |
![]() |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单位联系合作! 电话: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