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冠军到北大学子 剑客雷声:要的是知识不是文凭【3】--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从奥运冠军到北大学子 剑客雷声:要的是知识不是文凭【3】

2013年06月03日07: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小时候不爱学习,长大后却越来越渴望校园

  雷声出生于一个跟体育八竿子打不着的知识分子家庭,家族里有多位老师、教授。父母希望雷声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接受好的教育,拥有一项知识性的技能。

  然而,个高腿长的雷声在上小学的第三天就被挑进了学校的游泳队。父母希望身体瘦弱的雷声体质更好,没有阻挠。但他并不怎么喜欢游泳,小学五年级,市体校的击剑教练来学校挑人,10岁的雷声从此开始了击剑生涯。

  “我小时候很喜欢玩儿,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在一起运动、做游戏,我觉得很有意思。后来练着练着就喜欢上了。”雷声说,比起游泳,击剑里的战术和技巧更吸引他。

  进入体校后,雷声每天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进行专业训练,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之后,雷声进了省队,成了一名职业运动员。

  “我那个时候很高兴,觉得终于不用学习了。”像大多数被动学习的中学生一样,雷声为自己“脱离苦海”感到庆幸。然而,离开学校几年后,他又开始向往校园生活。

  2008年,雷声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拿过世界杯冠军、得过两次世锦赛铜牌的他希望自己能在家门口拿一块奖牌,但最后的结果是,连前四名都没进。

  巨大的心理落差让雷声陷入了沮丧和迷茫。他认为自己已经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继续上升的难度太大。他想拿冠军,但对于自己能否实现目标并没有十足的信心。如果再训练四年依然没有拿到金牌怎么办?

  生活需要一点新鲜感。雷声决定重返校园,打破过去一成不变的生活。为什么要通过读书来调整自己,雷声解释说,“我对知识的渴望,包括期望上北大,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了家庭氛围的影响。”他说,这种渴望,小时候并不怎么觉得,越长大反而越强烈。

  拿了奥运冠军,学习是“大功臣”

  雷声如愿上了北大,但对于学习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主业”,内心却是忐忑的。

  “刚开始,我很担心自己的运动成绩下滑,所以我必须用行动证明给大家看,我的学习对训练是有帮助的。”他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周末也回训练馆把之前没练的内容补上。

  事实证明,他的比赛成绩的确越来越好。2008年奥运会,雷声的世界排名在四五名中徘徊。2010年全年比赛结束后,排名就跃到了世界第一。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奥运金牌。

  “世界第一与我的学习是有一定关系的。”雷声说,十几年的击剑训练已经达到一个瓶颈期,如果想有所突破,就需要有些非技术层面的东西爆发出来,比如,用于自我剖析和打量对手的思维方法。

  大学训练了雷声的条理性,他学会了搭建框架,学会了给知识和思想分门别类。“以前,我对击剑的认识停留在感性层面,一个动作怎么打,全凭身体感觉,不会用语言去解读它。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后,我会把击剑分成三个部分,体能、心理和技术,技术也可以拆分成手上技术和脚上技术。细化分类后,哪一个方面不足,我就去补。这也同样适用于分析对手。”

  每当有人问雷声在学校学到了什么时,他会回答“思维方法”。他说,思维方法很难说是某年某月某日读了一本书、听了一堂课就能顿悟的,它是潜移默化的,是不断积累的。而这积累很有可能在赛场上瞬间让你自己作出一个更准确的判断。在一剑决胜负的时候,一个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结果有着天壤之别。

  除了思维方法,学习与训练动静结合还让雷声找回了久违的激情。在学校专注于学习是静态的,从学校回到赛场上,静转化为动,释放的能量和热情更具爆发力。“一回到赛场我就兴奋了,我会想,终于有比赛打了,我要好好享受比赛的过程。每战胜一个对手我都很高兴,即便是输了也没有那么痛苦,我会回来好好总结,到底输在哪儿。”打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后,雷声觉得,自己的得失心也没那么重了。

  事实上,十几年的击剑生涯对雷声的学习也大有裨益。训练队的生活让他比普通人更能吃苦,赛场磨练了他的意志力。训练再累,学习上也不会懈怠,有时白天训练,晚上回到寝室还要复习功课,他从来不觉得苦,更没想过放弃。“至于一两次没考好,作业太难不会做,这样的挫折就更不会让我退缩了。”

  运动员的身份也让他和那些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相比,学习的劲头更足。他说训练和比赛会耽误一些时间,所以自己很珍惜在学校的时间,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好好学。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