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距离高考还有不到十天,育才中学高三一班的学生们,收到了班主任老师王田丽布置的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写下高考前最想对父母说的一段话,不论字数多少。
我想痛痛快快打游戏
“妈,考完了一起回家吧!”“好!”
潘悦写给妈妈的信,是通过短信发出去的。由于高三学习紧张,春季开学以来,老家泸州的潘悦一直没有回过家。
“很想妈妈。”说起回家,潘悦的眼眶有点红。中学以来,潘悦一直住校,偶尔回重庆的亲戚家里,一般只有寒暑假或国庆长假的时候,才能回家与父母团聚。高三学习太紧张,这段时间以来,潘悦连亲戚家都没空去。
高考结束,潘悦说,要第一时间赶回老家,拉着妈妈的手一起回家。
潘妈妈说,这学期女儿没有回过家,她自然是想念得不行,但自己要上班,也只能偶尔到重庆来一趟,不过母女两人平时电话联系非常多。
潘妈妈的回复很简单,她说,因为不想给女儿造成压力,“这个时候,说得太多了,反而担心说错话。千言万语,都浓缩在这一个字里了。”
妈,考完我们一起回家
“从来没有和你谈过梦想,但我知道,我不会让你失望。”
“我相信你自己能做好,放开一点,大胆一点!”
和大多数中国父母与自己的孩子一样,龙颖平时与父母的交流并不多。龙颖说,自己初中就开始住校,平时与父母更多的是通过电话交流。
平均一周一次的电话,龙颖从来没有和父母谈过梦想或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他们也不会问得太多,很多时候,就会问我,钱还够不够花。”
不过,龙颖说,她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都深深地埋藏在心里。趁着这次沟通,龙颖希望将平时很难通过口语表达的心意,让父母知道。
龙颖的父母也是通过短信回复的,回话的内容很短,点到即止,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女儿,一定能在高考时发挥出色。
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王田丽老师支招:在高考前,家长不妨和孩子位置互换,相互体谅。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心理沉淀空间,家长间不要为小事争吵;别刻意迎合孩子,易造成考前“香饽饽”考后“吃饽饽”,毕竟总有人要失意;紧张、焦急的心情要克制,作为家长更要在这时候自控。
家长要经常了解孩子,这一段他干了什么事。如果孩子嫌父母过问太多了,父母不妨使用“无声沟通”,如发信息、写信等,这种沟通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了父母思考的余地,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