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也是教师必修课--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教学策略也是教师必修课

2013年05月22日14: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丁梅

  缺乏课堂教学策略是很多青年教师的通病,这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成为影响他们个人专业成长的瓶颈。在一些青年教师的课堂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不到10分钟,一部分学生已经如坐针毡,开始交头接耳或东张西望;教师鞭敲讲台,学生无动于衷;教师点名批评,学生过一会依然如故……

  是学生过于顽劣,还是教师水平太低?或许不能简单下结论!

  曾读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农夫赶牛犁地。牛累,罢工不前。农夫气恼,扬鞭抽牛,牛不动。再抽,仍不动。连抽数下,牛索性卧地不起。农夫心急如焚却也无计可施……给丈夫送饭的农妇见状,扯来一把青草,走在牛前。牛边吃青草边犁地,任务速决……

  有时候,中小学生也会像故事中犁地的牛一样不堪重负,一样消极怠工。面对学生的厌学和“罢工”,一些教师由于缺乏教育教学技巧与策略,不会变通,采用简单机械的压制甚至变相体罚的方式对待学生。其实教师应当像农妇一样,知道“牛”的需求——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障碍,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以语文教学为例。比如,过多的书写练习不仅影响小学生的写字兴趣,还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尽量少让学生机械抄写或者多遍罚写,而是要在学生整体认知的基础上,示范性地指导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写字的全过程。学生心中有数了,再去描红或者摹写就容易多了。教师在巡视指导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及时肯定他们书写水平的提高,及时展出一部分学生的写字作品,授予一些成绩突出者“小小书法家”的称号……这样学生就会乐在其中,学生的书写也会逐步走向规范。

  还有,多数小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注意力容易转移,阅读时间难以持久,经常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一些教师采用批评、训斥的方法,以为这样能够促进学生自觉阅读,但紧张的师生关系使一些学生更加逆反,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时,会声情并茂地讲个故事开头,营造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良好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会给学生提供日常阅读交流、展示的平台,引导他们也变成“说书人”;会扎实上好每周一次的课外阅读课,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或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成果汇报;会教授学生课外阅读的技巧,教给学生精读、泛读和做提纲式、摘抄式、心得式读书笔记的方法;会加强阅读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不断为学生注入阅读的“兴奋剂”和“助推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困生”的课外阅读。对于“学困生”,不少教师常说的一句话是“学会课本知识都很困难了,就先不要读课外书了”。于是就让学生反复地“啃”教科书或加班加点给他们补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两种办法都无济于事。改变“学困生”学习现状要从激发学习动机、开发思维、指导学习方法等方面去努力,而课外阅读完全具有激发这些方面的教学功能。他说:“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更多地阅读。”受这句教学名言的启发,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从学校图书室借来崭新的《三国演义》送给班里一个痴迷电视连续剧、喜欢舞锤弄棒、打架斗殴的“学困生”去阅读。当将这本书读了几遍并在班级“故事擂台”上得了几个一等奖时,这个顽皮的五年级“学困生”竟然慢慢迷上了读书,渐渐学会了安静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重点初中。教师弃“鞭”奉“草”,学生得以及时挽救。

  教学策略也可谓教师必修课,优秀的教师应灵活设计和及时改变教学方法,让各种学习活动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让学生来不及走神,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

  (作者单位:山东省泗水县洙泗小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