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兵器博物馆”,有能“熔化”坦克的反坦克炮,还有“喀秋莎”火箭炮
威力十足的高射炮。 蔡蕴琦 摄
C611反舰导弹。网友紫金山畔 摄
曾立下赫赫战功的火箭炮。 蔡蕴琦 摄
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蔡蕴琦 摄
日九四式75毫米山炮。 蔡蕴琦 摄
在南京理工大学有一个兵器博物馆,它可是国内高校唯一的种类齐全、专业性强的兵器博物馆,它涵盖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多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现代兵器装备。今天(3月24日)是南理工校园开放日,观赏完美丽的二月兰后,不妨去兵器馆看看吧。昨天(23日),扬子晚报记者先去探馆,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反坦克炮
一枚炮弹就价值1.5万
兵器馆采用中心展厅加回廊的整体构型。中心展厅为半圆形,圆心位置是一台参加过1999年国庆阅兵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一具59式57毫米高炮射击指挥仪和一枚C611反舰导弹,这三样可是镇馆之宝。负责解说的任老已经有80岁的高龄,每样藏品后蕴含的故事,他比谁都清楚。
“这个可不是一辆坦克,而是反坦克自行火炮,这个炮弹的口径是120毫米,中间那个是打坦克用的,这个炮弹一拉火,一燃烧,炮弹飞出去的速度每秒钟1725米。”任老所指的就是这台“参加过1999年国庆阅兵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几年前校庆的时候,一位校友赠送给学校的,价值可达300万,而每一枚炮弹的价值,就有1.5万。由于太大,还是直接开进了兵器馆。任老说,反坦克炮的原理就是“矛穿透盾”,这个矛的质量就要高于盾,要求自行反坦克炮必须满足“三高”,即高硬度、高韧性,耐高温,只要在2000米内的目标物都逃不过这台反坦克炮“之手”。“这三个参数都必须强于坦克,才能穿透坦克。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所以炮弹飞出去可以穿透半米多厚的钢板,而且不爆炸,把钢铁融化,一下子就把里面的金属、钢管烧掉,然后坦克就跑不掉了。”
“喀秋莎”火箭炮
德国兵叫它“鬼炮”,抗美援朝也用过
“这两座火箭炮曾立下赫赫战功,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光荣退役的。”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从苏联引进了部分“喀秋莎”火箭炮和BM-14-16型管式定向器火箭炮,兵器馆中就收藏有这两型火炮。
其中一座“喀秋莎”火箭炮看上去很有气势。据任老介绍,“喀秋莎”这个名字是前苏联战士们起的,因为其操作方便、威力又大,战士们就给它起了一个能歌善舞,美丽姑娘的名字“喀秋莎”。“它可以同时安装16发炮弹,在11-15秒内就能发完,射程可达7公里。”
任老在介绍时向扬子晚报记者说,二战时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趁德军休整时,苏联军队用了四座火箭炮,一共64发炮弹同时发射,德军阵营一片火海,德国兵称之为“鬼炮”。
战场上炸死的很少,大多数都是窒息而死,因为这么多炮弹同发产生的有毒气体,杀伤力更强。任老说,“电影中常有的画面,火箭炮一座座哗哗的很亮,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是一百台火箭炮同时发射,一片火海像排山倒海。”
反舰导弹
“中国飞鱼”能炸沉6000吨军舰
而在一旁的“C611反舰导弹”也非常夺人眼球,是专门用来打海上军舰。导弹长约10米,从前往后,依次是雷达、炸药、汽油,最上面的两个“耳朵”则是挂在飞机上,只要一松钩,导弹就自己启动雷达,搜索目标飞行。“在马岛之战中,飞鱼牌导弹曾立下赫赫战功,英国的‘谢菲尔德号’,就是被阿根廷购买的飞鱼牌导弹击沉了,当时那艘军舰有6000吨。导弹装上150公斤炸药,由飞机投出去以后,最低可以飞到离海面2~5米的距离,刚好击中左旋,碰上去就炸了一个大窟窿,直径有五米。被炸飞的部位恰好是供电系统,谢菲尔德当场就瘫痪,停了十天后,沉到海底。”兵器馆里的这枚“C611反舰导弹”的型号和飞鱼导弹是一样的,体积比它更大,是中国在马岛之战后买回“飞鱼”,经内部解剖后仿制而成的。
苏联高射炮
60周年国庆大典上亮过相
往馆内走,远远看到一辆“长家伙”,长长的炮筒“直冲云霄”。“这就是威力十足的高射炮,从苏联买来的,和新中国‘同岁’,生产于1949年,型号是苏KC-19型,它的炮口直径是100毫米,算非常大的,所以这座高射炮还有个别名叫‘100炮’。”任老介绍,这架高射炮的射程达到1.4万米,最远能射到2.1万米。
“在当时这个距离属于很厉害的。”如此远射程的厉害武器是用来对付什么的呢?“高射炮主要用于打飞机、直升机等空中目标。”在对空作战中,高射炮系统的雷达的扫“搜索”范围达到70公里,并及时提供目标信息,测量出目标现在的坐标,并将其不断地传给高炮射击指挥仪。指挥仪根据目标现在坐标和有关参数决定对目标射击的提前点位置,到了预设的时间点,高射炮自动开炮。
“这和现在的导弹自带导航装置不同,这个炮弹飞出去,不管是否碰到飞机,都会爆炸,而这个时间差全靠指挥仪事先计算,因此失败率比较高。”任老是这样向扬子晚报记者介绍的。
在60年代越南战场上,有数据统计7个月内,被击落的美国的低空飞机有373架,95%都是用高射机枪和小炮打掉的,真正靠这个高射炮打下的很少。不过,这架高射炮的威慑力还是很大,特别适合攻打要塞。记者注意到,排列着的几架高射炮,它们的炮口大小不一样,任老介绍,口径越小,发射频率越高。比如100毫米每分钟可以打10发,而37毫米的一秒钟就能打3-5发,其中一架还在60周年国庆大典上亮过相。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南理工兵器馆中还有很多其他藏品,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们身后的故事。比如前冲炮、二维后坐加榴炮、阎锡山时期的晋造150毫米榴弹炮、东北解放区在1948年制造的辽三七式75毫米山炮等等。不少枪支、火炮等现已成为国内及世界上的孤品或珍品,甚至国家军事博物馆都很难看到。(记者 蔡蕴琦)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