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擦边球获办学资质 “读经典”学校夹缝中生存--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打擦边球获办学资质 “读经典”学校夹缝中生存

2013年02月28日08:23    来源:新闻晨报    手机看新闻

□遂昌王财贵经典学校教室 /记者 李晓明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入则笃行出则友贤”。在浙江遂昌王财贵经典学校大门处,贴着这样一副对联。近两百个孩子暂别传统的教育体制,远离了父母,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诵读孔孟圣贤之书。在这里,没有考试,没有排名,没有品目繁多的科目,没有做不完的作业。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和部分家长寻找新的教育途径的尝试,一些以诵读传统经典作为特色的书院渐渐兴起,遂昌王财贵经典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学校。然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这种另类书院遭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像遂昌王财贵经典学校这样取得办学资质的并不多,更多的仍在夹缝中生存着。

几经搬迁进入深山

尽管名叫“王财贵经典学校”,但该校和王财贵没直接关系。该校董事长赵升君向记者直言,学校只是传播推广王财贵教授的读经理念,在经济上、业务上与他并没有直接关系。如果硬要有一点关系的话,学校的周校长曾是王财贵教授的弟子。实际上,在全国各地还有多所以王财贵命名的读经学校或书院,也都是借其之名传播经典。

该校校长周旼辖向记者道出了创办学校的缘由。“我可以说是被家长们推着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周旼辖说,她一直对传统文化非常热爱,曾跟着王财贵教授读经十多年,受其影响,也开始做读经方面的推广。一次社区推广活动后,不少家长找上门来,纷纷要求她办一个读经班,要把孩子送来学习。她尝试办了一个私塾班,结果家长的需求太旺,一个班很快变成了三个班,最终萌发了创办一所读经学校的想法。

回顾创办历程,最大的难题是获取相关教育资质审批。周旼辖透露,她曾在多地向相关部门申请,都没有得到批复,最开始只能以私塾的形式辗转腾挪。“为什么那么多武校、艺校能够顺利审批,而审批一个读经学校却千难万难?”直到获得遂昌县教育局的批文,学校才来到了这里。校舍租用当地一所搬迁的中学校舍,比较破旧。

学生退出多因校舍条件

遂昌王财贵经典学校成立于2009年,周旼辖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学生只有24人。到了现在,学校的学生最多时有220多人。

尽管家长送孩子来时说是要让孩子吃点苦,但也有家庭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打了退堂鼓。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校舍的硬件条件有限。记者参观了该校的两栋宿舍楼,宿舍楼比较破旧,每间寝室放了五张高低床,能住10人,房间内并没有空调,设施也很简陋,每栋楼面只有一个集体洗漱间。“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晚上你要他跑那么远去上厕所,确实不大方便。”

这里每年的学费是2.6万元。实际上,学校赚不到钱。周旼辖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每个月的开支是20万,一年下来200多万,基本上和学费持平。“我们只是想简简单单地去做这样一件事情,给孩子们多一种选择。”

并非人人都有教师证

在这所学校,课本是《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老师也不分科目,有的甚至都没有教师资格证。

目前学校一共有30多位老师。学校在招聘时,并不看重文凭和相关的资历,而是看对方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是否热爱传统文化。“有的老师原本就是公办学校的特级老师,还有人放弃了原本年薪数十万的工作,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拿每月三四千的工资。”

河南洛阳的靳老师就是其中一员。受父亲影响,她自小喜欢传统文化,专业学的是摄影,在家乡开了一家影楼。两年前看到网上的招聘信息,面试后成了一名老师。“本来我想教孩子们读书,但校长知道我的专长是摄影后,便让我负责学校的拍照和网站维护。”

多方制肘如履薄冰

一路走来,周旼辖倍感艰辛。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此类欲效法古人读经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各方的制肘。

从上海的孟母堂到广东的明德堂,类似的读经私塾相继被关停,关停理由一则在于它们并未获得相关教育资质,二则在于家长违反了义务教育法。

对这些书院的遭遇,周旼辖感同身受。她坦言,读经学校最大的难题就是得不到审批,也就是得不到官方认可。无奈之下,打擦边球成为不少书院的选择。有些采取注册公司的办法,有的则申请培训机构。比如同样读经的莱州书院,它的资质就是一家培训机构,这也限制了它只能在寒暑假“培训”义务教育年龄段的孩子,并不能做到全日制。

遂昌王财贵经典学校获得批文,相应的代价是它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比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中文经典4.5万字;背诵英文经典5000字。同时,它还要完成国家一年级教学大纲目标。

即便是打擦边球,书院在运营中也是“如履薄冰”。周旼辖说,“在小区办说你扰民,课程设置上说你没按照义务教育开足课程……如此种种,即使每日诵读圣贤之书,也不能定心。”

“如果真要说特色的话,我们的特色是‘理想’。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做这个事情的话,我明天就可以关门。”周旼辖坦承:“我真的不想做,因为太辛苦了。”(记者 李晓明)

(责任编辑:杨玉君(实习)、熊旭)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