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赴欧留学生作品亮相北平艺专精品展--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早期赴欧留学生作品亮相北平艺专精品展

吴作人

2012年11月30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纤夫》吴作人

  《旗装女人像》吴法鼎

  本报北京电 (记者赵晓霞)吴作人在比利时留学时的代表作《纤夫》、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时课堂上的油画研究习作《男人体正侧面速写》……日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西画部分)》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4层展厅展出,逾30件作品的创作者包含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众多重要人物,“馆藏西画的这十余位作者基本是留学生以及留学生的学生,由这个事实梳理过去,不难看到近现代中国美术留学、创作与教育发展的部分轮廓。”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曹庆晖说。

  “可用稀有和罕见来形容”

  本次展览是馆藏北平艺专精品陈列的第一回,主要是早期赴欧留学生及其弟子的西画作品,不少都是作者的代表作。中央美院相关负责人认为,此次展览的作品“可以用稀有和罕见来形容”。

  一些作者存世作品极少,如中国留法学习美术第一人吴法鼎的作品《旗装女人像》,中国留学英国学习美术第一人李毅士的作品《陈师曾像》、《王梦白像》,都是作者极少见的大幅肖像作品,十分珍贵。

  从这些馆藏作品的时间上看,绘制时间最早的是李毅士、吴法鼎、徐悲鸿分别在1920年至1924年间完成的4幅人物作品。

  “通过色调的明暗关系描绘对象是西洋画经过文艺复兴洗礼后形成的传统,在西方艺术世界,这个传统尤以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成就为高峰,李毅士经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接受了这个传统。”曹庆晖说,“同样,我们在吴法鼎的《旗装女人像》、徐悲鸿的《男人体正侧面速写》等同期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他们经由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所接受的这个传统。但相对而言,在同样的传统之下,留学法国的吴法鼎、徐悲鸿较之留学英国的李毅士,在表现色调的色彩丰富度方面相对又略有了一些发展。”

  留学生与西画的引进

  在曹庆晖看来,留学生及其弟子构成了国立北平艺专沿革链条上西画引进与实践的主线,“馆藏西画作者中的李毅士、吴法鼎、徐悲鸿、常书鸿、吴作人、秦宣夫等留学生所建立起来的是近现代中国画坛取法欧洲学院绘画的这一部分的轮廓,但因所在国文化、所在学院及画室有所不同,他们所接受到的欧洲学院绘画传统并非凝固不变,而是各有风采,并且也并非与西方现代派绘画新风毫无关系。”

  《王合内像》是秦宣夫1939年在重庆为留法同学、艺专同事王临乙的法籍妻子绘制的作品。曹庆晖认为,从语言形态上看,该作品不是典型的学院派古典写实作风,也不是纯粹的印象派外光表现方法,而是结合了这两方面的影响。“淡化了色调的明暗关系转变,强调了色彩的光感,却不放弃明暗转折的灰色对亮部光源色和暗部环境色的驾驭,秦宣夫减弱了明暗关系对比,发挥了平面涂写,却又都是适可而止,这些折中兼备的特色都与他当年在相对自由的西蒙画室内学习有关。”

(责任编辑:袁勃、熊旭)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