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声数据库开建 西城、平谷率先招募发音人
“您打这儿往东”、“树上有只家雀(qiǎo)儿”,这些久违的老北京话昨天在西城区教委会议室里响起。93位“老北京”汇聚一堂,参加一场“地道北京话”选拔。据了解,这是北京市语委正在进行的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北京库的建设项目,今年将率先在西城区及平谷区招募发音人,通过筛选,最终将选出4名城区北京方言发音人,3名城区地方普通话发音人。明年上半年,市语委还将启动完成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9个采录点的报名工作,进行郊区县方言发音人选拔。
怀念胡同里的京腔京韵
参加选拔的报名者中,最大的李金海老先生已有76岁高龄,而最小的选手只有28岁。选拔分为老年男女组、青年男女组共四组进行。上午8点半,选拔开始。现场考核包括自我介绍、朗读规定文本以及即兴说故事三部分。其中,规定文本考题分为语音、词汇、段落等,参选者需将专家提出的字和句子用“老北京话”说出来。比如,蝴蝶用老北京话说是“蝴蝶儿(hù tiěr)”。71岁的参选者苏礼说:“好久都没有用过老北京方言了,现在社会提倡说普通话,都没有老北京话的语言环境了。今天一说,觉得倍儿亲切,好像又回到了自己个儿小时候。”
11代老北京的何向东老先生说起北京话特别兴奋,在现场即兴说了一段侯宝林先生关于老北京话的段子:“那天我目娄(lōu)你去了,你没在家,我溜溜儿等了你一整天,你没来。我一看折(zhě)子啦,我撒丫子啦。”他告诉记者,从顺治爷那辈儿起,家就迁到北京了,住在航空胡同里。那时候大家都说老北京话,可现在就是和我们同龄的人说的都少了,特别怀念那时候飘着京音京韵的北京胡同。
说老北京话的人不好找
据了解,方言发音人的选拔是北京市语委启动的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北京库建设项目中的第一步。该项目于今年5月17日正式启动,意在通过对北京各区县方言发音人,进行纸笔记录、录音、摄像等方式,全面采集北京话原始数据,并进行整理、开发和展示。北京市语委办公室主任贺志宏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近三十年间,人口流动迁徙频繁,语言交互影响明显。如今说地道北京话的人并不好找。多年来不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呼吁研究、整理、保护、传承北京话。启动这项工作就是为了抢救、保护北京语言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好语言文化资源。北京话承载着北京文化,比如商业叫卖、民谣童谣、民间故事、曲艺等。因此保护传承北京话是北京文化传承的基础工程。”
另据了解,今后语委还将进行“相声”、“叫卖”、“数来宝”、“儿歌”、“童谣”等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北京语言文化收集。此外,语委将联合文化、文物部门,在2015年之前建成“北京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其中不仅有“语言资料有声数据库”,还将有“北京语言文化电子地图”。
晨报记者 李佳
●语法
碗被打破了:把碗给卒瓦(cei)了
从这往东去有一石头桥:打这儿往东去有一石头桥或者接这儿往东有一石头桥
你在这坐着:你挨这儿坐着或是你跟这儿坐着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