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孩子们越来越跑不动了?--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是什么让孩子们越来越跑不动了?

2012年11月14日14:26    来源:今日早报    手机看新闻

  国内多所学校校运会取消3000米长跑,引发热议——

  是什么让孩子们越来越跑不动了?

  杭城多所中学的体育老师都在想办法,该如何补上这一课

  现象 》》》》》》

  体育教学不得不降低难度

  “学生身体素质情况,这几年不容乐观,下降比较明显。”杭二中的体育教研组组长肖伟老师有些无奈。

  肖老师说,杭二中的体育课涉及教学大纲的各大项目,田径、体操项目都列入了教学内容。这几年,他明显觉得体育课教得很吃力,不得不降低教学难度。

  “学生完成的情况不大好。记得1995年的时候,教学生做这些动作,稍微点拨一下,大部分都能完成。现在是普遍完成不了。”他回忆。

  比如,单杠有个动作叫骑撑前回环,在教材上算是比较难的动作。上世纪90年代时,还有学生能完成得不错,可过了三四年,就没法教了,很少有学生能完成这个动作。再后来,把单杠的侧重点放在支撑后回环上,动作难度降低了。四五年前,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得不错,可现在,能做的已寥寥无几。

  肖老师说,近年的教学内容,因为学生完成率越来越低,所以不得不降低标准。单杠单腿蹬地翻上,原本是初二男女生就应该能完成的动作,可不少高二的男生都完成不了。

  还有一些技巧动作,比如在垫子上前滚翻,这是小学初中就应该会的。可有几个高二的男生,怎么都翻不过去。“动作很僵,协调性很差,即便是做这么简单的动作,对他们来说也都偏难了。”肖老师说。

  学生的耐力素质在下降

  学生体育素质的倒退,使得不少校运会的纪录,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甚至上世纪80年代。高一女生标枪,现在扔出9米多,就能拿成绩,“以前的成绩要好得多。”

  由于成绩太低,报名者又少,不少学校的运动会,干脆取消了一些项目,特别是耐力长跑项目。比如杭二中和浙大附中,几年前就取消了3000米长跑。

  “身体状况不行,耐力素质的确在下降。”浙大附中体育教研组组长邓肖文坦言。校方也有顾虑,由于学生不常锻炼,万一小心脏无法承担3000米的负荷,“严重的话会出现昏厥甚至死亡。”

  杭州第十四中学体育胡老师也感到,“近年,学生的跑步情况下降。”

  同时,记者也了解到,杭州市中考体育的跑步标准,近几年有所下调。

  对此,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考体育的要求和中考的总方向是匹配的,是降低中考的难度。“中考体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主要是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能,达到一定的要求就行。这是鼓励更多的学生去锻炼,而不是让更多学生达不到。”

  近日的一条消息,“华中科技大学运动会取消3000米长跑”,无疑成了最近热门的话题。有人说,大学生的体质,恰是高中及之前体育素质积累的体现。

  再反观高中生体质评价标准,一个有趣的现象摆在面前。以长跑项目为例,满分的标准在降低。

  男生1000米长跑,满分标准从3分15秒,降至3分27秒。女生的800米中长跑,满分标准从3分10秒,降至3分24秒。

  这些变化,是否暗示着学生体育素质不如前了?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杭城多所高中的一线体育老师及研究学生体质的专家。

  分析 》》》》》》

  应试倾向导致体育教育弱化

  学生的体能为什么近年来有所下降?

  一位重高的体育老师发现,体育锻炼的应试倾向,是造成体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他发现,在高中的体育课上,有些本应初中就练习过的项目,不少学生却“从来没摸过”。“衔接上出了问题,在某些初中的体育教学中,为应对中考体育,而进行的教学比重过大,从而忽视了其他的基本内容。”

  杭二中的体育组组长肖伟老师觉得,一个孩子,要在成长的特定年龄段,进行相关的练习。这些练习对整个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都会有好处。过了这个时间段,再怎么补,虽然会有好转,但是“达不到那个程度了”。

  “体育锻炼是隐性的,好处没有那么快表现出来。将来在意志品质、交际能力上,都会给孩子带来帮肋,但现在,大家都有点太功利了。”

  家长过度保护也是原因之一

  家长的过度保护,觉得艰苦的锻炼对孩子是一种折磨,也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原因。

  “换作在以前,如果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摔倒,家长不会像现在这么敏感。”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心专家、浙江工业大学体育军训部教授陈嵘表示,可如今,有家长“过度维权。”

  对此,肖伟老师深有感触,“特别是考进重高的孩子,家长在学业上的期待值很高,对体育锻炼不太支持,有些甚至很极端。比如月考不理想,体育老师就会接到家长的电话,说孩子不参加训练了。其实成绩波动原因很多,但家长往往就会觉得就是锻炼浪费掉本该学习的时间。”

  因此,陈嵘建议,“体育成绩,应该纳入高考。”这不仅一改体育课为副科的弱势地位,也可改体育在学业科目包围中的困局。

  另外,“需要从制度层面,给予体育老师保障。”由于体育老师的保护制度缺失,“害怕学生受伤”成了一道紧箍咒。“他们不得不到缩手缩脚,不敢给孩子加量。”陈嵘说。可在安全措施到位的情况下,学生仍受伤的责任怎么可以都归咎于体育老师呢?

  学习压力过大和生活习惯改变

  “学习紧张、压力过重,压缩了运动时间。”邓肖文直言,另外“生活结构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体育是最常见的娱乐活动。可现在,“宅在家里上网,消磨了大量的时间。”邓肖文无奈地说。

  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认为,孩子的体能下降,一是文化课时间过多过长,二是休闲活动方式和西方青少年明显不同。外国的学生下午上完课后,都在室外活动,而我们的学生则大量待在室内,看书或者玩电脑。

  “体能的下降,问题不在小孩,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肖伟老师总结道。

  观点 》》》》》》

  增加耐力锻炼

  培养学生兴趣

  目前,已经有学校在体育课中,加入了耐力锻炼元素。每节课,必有一部分时间拿来跑步。

  邓肖文还在体育模块考试中加入长跑。男生需测1500米长跑,女生需测“莱格尔跑”。

  “心血管系统是人最重要的部分,而长跑恰是锻炼的这个系统,及人的心肺功能。”陈嵘表示。因此,在体育工作者看来,耐力跑绝不可被替代,学生需要耐力跑的运动。

  肖老师觉得,提高学生的兴趣了很重要。“要多想有意思的办法。”比如练习耐力,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枯燥的长跑,但是定时跑、折返跑就比较有意思,也能达到效果。“老师作规划,引领学生有兴趣地投入体育运动,这很重要。”

  浙大附中也想了各种办法。3200米的跑山,一周一次,“除特殊情况外,都必须参加。”去年起,学校又恢复了3000米的环湖跑。

  锻炼、学习相辅相成

  建立终身运动意识

  杭高有专门的体育选修课,在高中三年培养一个自己喜欢的项目,并一直坚持,“羽毛球、篮球、形体等等,培养学生建立起终身运动的意识”。

  “喜欢体育的学生,通常比较自信,社交能力好,朋友也多。不仅如此,运动和学习也是相辅相成的。”杭高的体育老师张跃武说。

  “学生要多利用机会出来活动,体育活动能够释放压力,对学业也是有好处的。”最让肖伟老师觉得欣慰的,是经过三年的师生的努力,“效果不赖”。

  “一般要两年,高三就能看出有不少进步。”肖老师说。高三有个成绩很好的男生,高一时标枪扔出去不超过5米,两年磨下来,现在协调性好了很多。

  “其实学生很愿意练习,很认真,毅力也强。” 有去读大学的同学回来看老师,聊起体育锻炼,深有感触。“有个足球班的学生,说他的水平本来很一般,但进了大学还成了主力,感觉很不错。”肖老师说,作为体育老师,他们希望传递给学生一个终身锻炼的理念,“这样才有后劲在工作上拼搏。”(记者 高逸平 金丹丹)

(来源:今日早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