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师生互动避免角色混乱 重建威信树立职业形象
“知书达理”这个词误导了我们,我们想当然地认为,知书自然就能达理。知书可以通过学历来衡量,而达理则要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和本人的幸福体验来证明。
文中的两位教师都没有做到“达理”,他们又被“不达理”的学生伤害。弥冬的班主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了各种手段,但学生对她依旧抗拒;萧然终日和学生混在一起,结局却是带出了“乱班”——领导不满意、家长不认可、学生不尊重。
那么,责任究竟在谁呢?
我为教师和校长做心理培训已经很多年了。在校长班中,我常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您的学校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吗?”几乎100%的校长都表示是的。我的第二个问题是:“这里的人指的是谁?”校长们几乎异口同声:“当然是学生了。”当问到第三个问题:“您觉得学校的办学理念贯彻得好吗?学生和家长的认同度与预期一致吗?”校长们哑然了,有的开始摇头。问题出在哪里呢?经过讨论,校长们得出结论:关键的环节在教师。
在教师培训中,我问教师:“你在什么时候拥有快乐的体验?”答案多数是:“学生长大了,懂事了。”“学生的不良行为改变了。”“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提高了。”无论是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县城学校,教师的回答像标准答案一样。为什么教师的快乐体验不是来自个人的成长呢?
一种可能是教师真的无条件接纳学生,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学生的成长紧紧捆绑在一起。这种状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属于心理卷入度过高,无疑造成教师的情绪随外界的评价而波动,失去了自我掌控的能力。另一种可能是社会对教师业绩的考核,仅仅从学生这单一维度出发,导致教师将自己的业绩和荣誉系于学生的成绩。
学校的管理层对学生“和蔼可亲”、注重“人文关怀”,但管理层与学生面对面的机会太少了,学生终日面对的是教师,教师不自觉地将自己所承受的来自社会的期待、学校的考核、家长的期许等多方面的压力传递给学生。
于是,“语言暴力”、“冷暴力”、“变相体罚”比比皆是,向我寻求心理援助的学生中,45%左右是由于教师的不当教育引起的心理困惑。学生接过校园情绪“连动性不安”的最后一棒,他们又将负性情绪带回家,家庭也被带进了这个不安的系统中……家长对教师心存不满,学校和家庭无法形成合力,相互指责抱怨,孩子无所适从。这好像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尤其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
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班主任和学生都很重要。对于班主任来讲,与学生和谐交流能够给自己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带领学生战胜学业困难又能收获职业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对于学生来讲,班主任是他们的“重要他人”,如果学生认同师生关系,他们会在尊重师长、尊重权威、尊重公众标准中收获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如果学生不认同师生关系,则可能形成挑战权威的行为习惯,对他们未来进入职场,协调与领导的关系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所以,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你是希望在专业上发展自己,成为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还是更渴望做行政管理,将“校长”作为你努力的方向呢?许多教师在没有明确价值取向的前提下,眉毛胡子一把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明确了发展方向之后,才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
其次,树立健康的职业形象。班主任既要对学生充满包容和爱,又要准确定位双方的社会角色。萧然“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初衷是好的,但她却将师生之间的序位关系混乱了。学生们被“然姐”误导,他们随意轻慢长辈、领导、合作者,这将为他们未来的人际交往埋下隐患。
第三,提升情绪管理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除了要承担其他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外,还要承担班主任这个角色的特殊压力,他们要处理学生与任课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考试成绩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出现沮丧、失落、不安、气愤的情绪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对自己的负性情绪要保持高度的敏感。在情绪不稳定时,尽量回避与学生的接触,更不要去处理学生的一些错误和问题,因为此时的教育非常可能成为宣泄自己负性情绪的出口。
最后,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源。教师这个职业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应该珍惜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感知最鲜活的知识和信息。学生们曾跟我说他们班主任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但同学不烦她,因为她的教育水平令学生折服。如果班主任的本专业水平不高,仅仅靠“白色恐怖”来压服学生,自然会事与愿违。教师要用厚实的知识、丰富的阅历、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的活力,来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这样的威信,才是最可靠的。(心航路心理网主持人 张丽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