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武汉2万余大学生背债买“苹果”,凭身份证和学生证,一小时就能贷款购物,比信用卡分期付款购物还方便,受访大学生称贷款购物是瞒着父母的,还贷的钱都是从牙缝中抠出来的。据统计,有不足一百人逾期未还款可能留下信用污点,这对他们未来申请信用卡、房贷、车贷等,都会带来极大的麻烦。详细>>>
1、信贷公司见利忘义 故意引诱
为什么会出现2万多学生贷款买手机的现象呢?除了有从众心理和攀比观念在作祟外,重要的是消费公司故意引诱。凭身份证和学生证,一小时就能贷款购物,这种效率这种方式,让你无法拒绝。尤其是年轻人多有攀比心理,你有的我也要有,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样的贷款方式,隐藏着巨大的消费陷阱。这样的消费贷款绝不等同于银行贷款,除了银行利息以外,还有担保服务费和客服费。费用到底有多高?有人以售价为4799元的苹果4S手机分期9个月付款为例进行计算,其实际利率比当前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0%要高近7倍。这样暗含消费陷阱的贷款把大学生作为主要对象,实在太损人,而且有可能让大学生背负不诚信的污点。详细>>>
2、大学生从众心理和攀比观念在作祟
2万之众的大学生贷款买苹果手机,实际是一种从众心理和攀比观念在作祟。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同学,在校园“苹果风”劲吹面前,有条件要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在买,这就在大学校园里形成了竞相贷款购买“苹果”手机的热潮。小额消费贷款把服务推进到校园里去,以消费热点为杠杆来撬动大学生消费热情,利用大学生热衷于相互攀比的心理特征,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就可以申请贷款,简化放贷的手续,满足了大学生对贷款购手机的心理需求。详细>>>
3、大学生消费观尚未成熟
中国的许多大学生已经成人,但是消费观却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消费金融公司在利润最大化的原始动机下,以宽松的门槛向大学生放债,对非理性消费客观上形成诱导。子债总会有父还,这恐怕才是消费金融公司敢于放债的底气所在。尽管央行并未就能否向大学生贷款发出禁令,但是消费金融公司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规范发放贷款,委托家长进行。这样,才能避免信贷“苹果”成消费“苦果”。详细>>>
4、背债买"苹果"背后蕴藏管理失责之痛
背债买"苹果",固然有大学生虚荣心作怪,但其背后蕴藏着管理失责之痛。一方面是学校管理之痛。那么多的大学用起了与经济不相符的苹果手机,学校没有理由不知道,也不能熟视无睹,应该管起来,至少也应该问清楚情况,同时在抑制大学生攀比上有所行动,而不是放任自流;另一方面在贷款管理上也存在漏洞,如果大学生贷款时,必须要让监护人知道才能发放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学生过度消费。虽然近年央行已叫停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透支额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但在贷款上却没有严密的防护措施。详细>>>
一部苹果手机,比普通手机贵几倍,对还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而言,堪称奢侈消费。“大学生”的主体,“苹果”的标签,“背债”的点缀,针对“大学生背债买苹果”一事,我们无疑有理由批评当今一些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的行为。但值得重申的是,商家不应唯利是图,不该一味的花言巧语吸引学生们贷款购物,同时不该忘记有一份社会责任需要自己承担,宜“经常提醒大学生使用分期付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偿还能力,一定要量力而行”,才不至于陷入“道德洼地”。详细>>>
我们一直强调理性消费,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培养也始终是我们的讨论范畴。但效果甚微:宏观层面,有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人们将4%的收入用于购买奢侈品,而在我国,许多消费者用收入的40%或以上来购买奢侈品;微观层面,炫富、奢侈消费比比皆是。诚然,解决此番社会现象是一个系统工程。但针对象牙塔内的非理性消费行为,针对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培养,又何不以“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为支点呢?与其苦口婆心的劝说要理性消费,不如予以学生们一定的“超前消费”的空间,要么形成理性消费的习惯,要么付出“成长的代价”,对于学生的成长总之都是有益的增量。详细>>>
凭身份证和学生证,一小时就能贷款购物。这样的贷款方式,隐藏着巨大的消费陷阱。这样的消费贷款绝不等同于银行贷款,除了银行利息以外,还有担保服务费和客服费。费用到底有多高?有人以售价为4799元的苹果4S手机分期9个月付款为例进行计算,其实际利率比当前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0%要高近7倍。这样暗含消费陷阱的贷款把大学生作为主要对象,实在太损人,而且有可能让大学生背负不诚信的污点。近年央行叫停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透支额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目的就是不希望大学生在求学期间背上沉重的债务。希望有关部门能参照信用卡透支的政策,对消费公司面向大学生的消费贷款进行规范详细>>>
大学生举债买苹果,表面上看是大学生相互攀比,“死要面子活受罪”。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事件折射的是某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
首先需要反思的是家庭教育。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很多家长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倾向。药家鑫开车肇事后,为了逃避责罚,在明知被撞者没有死亡的情况下,干脆再扎上八刀致受害者死亡;至于最近被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李天一,更是“坑爹”的典型,先是无证驾车滋事,被劳教释放不久又涉嫌轮奸被刑拘。药家鑫和李天一“坑爹”的背后,与家庭教育特别是德育的缺失有着很大关系。事实上,很多家长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甚至无原则迁就孩子的要求,家长对子女过分的娇宠,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埋下了隐患。。
不仅如此,学校教育也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特别是学校价值观教育空泛无力。我们的社会,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媒体上,都充斥着各种虚荣、享乐、拜金的幻象。舆论推崇的不是劳动光荣,而是所谓“成功学”。成功是第一价值标杆。有些媒体甚至丧失了底线,宣扬“不择手段地出名就是牛逼”的反道德价值观,少数大学老师甚至在课堂上赤裸裸地对学生宣扬“不成功不要来见我”的“成功哲学”。在这样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熏陶”之下,武汉2万大学生举债买“苹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现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