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教育強國”系列訪談——
舒立春: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創新發展

2025年是教育強國建設全面布局、高位推進之年。人民網教育頻道聯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共同開展策劃,推出“建設教育強國”系列訪談欄目,邀請高等教育領域專家學者暢談思考體會、凝聚發展共識。
4月12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第十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重慶大學黨委書記舒立春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重慶大學以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牽引,深化與頭部企業合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推進科技自主創新和人才自主培養良性互動。
聚焦關鍵性技術突破,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舒立春介紹,學校加快推進科研模式和創新范式變革,圍繞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建設,高質量推進“頭部企業”工程,高標准建設校企融合創新研究院,一體推進高能級創新平台實體化運行,培育國家級基礎科學中心,開展前瞻性科學問題研究、顛覆性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持續提升科技創新效能。
在創新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方面,重慶大學做大做強“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聯盟,重塑國家大學科技園,加強概念驗証中心建設,構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全鏈條創新體系,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持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科技綜合競爭力和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
聚焦卓越工程師培養,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
卓越工程師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西南地區唯一入選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單位的高校,重慶大學突破人才培養教育范式、跨學科人才培養機制、產學研協同育人體系等重點難點,匯聚校企優質資源,加快建設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共建新工科教育科創平台。
舒立春認為,要將企業工程實踐中的“真問題”“真需求”融入教育教學科研,推動工程教育體系重構、流程再造、能力重塑、評價重建,探索實踐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養、共同選題、共享成果,師資互通、課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暢通”的“四共四通+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新范式,打造“教育+人才+科創+產業”的生態示范,促進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政策鏈、資金鏈“五鏈融合”。
聚焦新質生產力培育,提升教育綜合改革質效
舒立春介紹,近年來,學校以科技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圍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布局等,優化調整學科專業,進一步突出強化大能源、大制造、大建筑、大人文、大信息、大健康六大學科領域,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以一流學科專業加快對接產業體系發展。
此外,重慶大學還瞄准科技產業發展制高點、現代制造業建設重點領域、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等,創新產業生態鏈培育模式,謀劃建設智谷校區,推動頭部企業落戶,校地企協同打造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先行區、新質生產力策源地、產教融合創新示范區,持續提升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