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建設教育強國”系列訪談——

郭新立:堅定答好教育強國建設核心課題

李依環、孫競、實習生曹子味
2025年04月14日10:39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2025年是教育強國建設全面布局、高位推進之年。人民網教育頻道聯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共同開展策劃,推出“建設教育強國”系列訪談欄目,邀請高等教育領域專家學者暢談思考體會、凝聚發展共識。

 “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是教育強國建設的‘一號工程’,也是鑄就強大思政引領力的基礎工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第十次會議舉辦期間,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輔導員工作研究分會理事長,山東大學原黨委書記郭新立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談到。

郭新立表示,作為龍頭的高等教育,肩負著特殊重要的責任與使命。高校要以深入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為主線,切實推進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高質量發展,堅定回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強國建設的核心課題。

強師筑基,鍛造思政工作的主力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作為塑造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核心力量,其專業素養直接關系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的質量成色,決定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任務使命的踐行成效。其中,輔導員隊伍肩負著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三重職責,更是學生成長路上的知心人和引路人。”郭新立表示。

郭新立介紹,近年來,輔導員工作研究分會聚焦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發展,積極打造高校輔導員隊伍能力提升大數據賦能平台、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提升骨干訓練營等平台載體,有力推動了全國輔導員隊伍更好地履職成長。

“下一步,分會將堅持學術牽引、項目驅動、品牌提質、資源增效、智庫聚力,持續助力高素質隊伍建設,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提供保障支撐。”郭新立告訴人民網記者。

數智賦能,構建智慧育人的新生態

人工智能浪潮為高等教育帶來范式變革的重要機遇,同時也對傳統育人模式提出全新挑戰。郭新立表示,當代大學生作為“數字原住民”,其思維特征、行為方式和發展需求都深度浸潤技術元素,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

“面對這一態勢,高等教育應當積極構建智能驅動的育人新范式,打造技術賦能的資源新形態,建立人機協同的育人新機制,切實將思想政治工作內容轉化為有穿透力和感召力的教育資源。”郭新立說。

他進一步談到,高等教育要加快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和技術應用能力,著重培養學生在數智環境中的價值判斷力和人文情懷,以技術為翼,以育人為本,使人工智能真正成為涵養家國情懷、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助力。

聚勢謀遠,開創協同育人的新局面

“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高等教育戰線要以系統觀念推進協同育人。其中,校內協同重在機制創新,校際協同突出資源共享,社會協同著力開放共贏。要凝聚深入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答好教育強國建設核心課題的磅礡合力。”郭新立表示。

郭新立表示,高教學會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成立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凝聚力最強、影響力最廣的全國性學術社團組織,更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戰略部署,將高質量實施“一號工程”作為各項事業的牽引力和著力點,團結帶領各分支機構,在強化思想引領、深化學術研究、促進協同發展、提升服務能力等方面發揮應有作用。

(責編:李昉、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