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李雪梅:
在意大利從事華文教育30余年

不久前,意大利帕多瓦大學伽利略禮堂迎來了“帕多瓦杰出人士”頒獎典禮。李雪梅是近30年來首位獲獎華人。帕多瓦市市長焦爾達尼出席頒獎儀式,稱贊李雪梅為“文化交流的橋梁,教育創新的典范”。
1983年,李雪梅從遼寧師范學院(今遼寧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在國內從事了多年的語文教學工作。1992年,她帶著4歲的女兒到意大利與正在帕多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丈夫團聚。
1995年,威尼斯大學招聘中文教師,經一位教授的舉薦,李雪梅參加考試最終被正式聘用。入職威尼斯大學后,李雪梅和同事拉菲倫薩教授一起在威尼斯大學東方語言學院創建翻譯系,兩人開始教授中文、漢語語法和翻譯。
在隨后的教學工作中,李雪梅一邊“帶老師”,一邊“帶學生”。她回憶說:“那時一下課,總有老師在門口等我,交流語法及教學中其他難點問題。課間休息10分鐘,連口水都顧不上喝,大家學中文的熱情非常高。”
在威尼斯大學教書期間,李雪梅編寫了《你好,中國》系列教材,這些教材除了在本校使用,還被多所意大利高校採用。在威尼斯大學19年的教學生涯中,李雪梅逐步成長為威尼斯大學翻譯系中文教師的負責人。此后,她先后受邀擔任摩德納大學和的裡雅斯特大學的特聘教授,同時還受聘於帕多瓦大學,為碩士研究生教授中文語言與中國文化。李雪梅說,在這些意大利大學教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懂中文、熱愛中國文化的意大利學生,確實有成就感。
除了大學的工作,李雪梅業余時間還義務幫助當地華僑華人朋友的孩子們學習中文。2001年,在當地華商會和學生家長的支持與幫助下,李雪梅創辦了意大利金龍學校。經過多年努力,金龍學校逐漸發展成為威尼托大區最大的華文學校,先后建立了7所分校。
“創辦一所正規的、專業化的學校,一直是我的夢想。”李雪梅說,她想在金龍學校的基礎上轉型升級,創辦一所正規的學歷制學校。她的想法得到了一些志同道合朋友的支持,最終確定在意大利教育文化名城帕多瓦市創辦一所國際學校。為了能夠一心一意辦好學校,李雪梅辭去了所有大學的教職工作。
2013年9月,中意國際學校正式開學,李雪梅擔任校長。她告訴記者,中意國際學校到目前為止仍然是意大利乃至歐洲唯一一所由華人創辦、納入當地教育體制的三語寄宿學校。
學校的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學校資質的審核、教學工作的推進、教師資質和工資待遇、學校設施的維護以及繳納稅收等問題。李雪梅感慨:“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嚴格遵循意大利的法律和要求,創辦了一所正規學校,十幾年來,走到今天確實不易。”
李雪梅介紹,學校目前形成了包括幼兒部、小學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在內的完整基礎教育體系,並成為帕瓦多省18所重點中小學之一,學生組成也由最初的單一華裔學生,發展到如今意大利學生和其他外籍學生佔比達40%。
學校成立后,李雪梅更加致力於意中教育、文化交流,組織威尼托大區的校長和師生以及中意國際學校的學生和家長到中國訪問,讓他們了解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到中國訪問,很多人刷新了認知,愛上了中國,喜歡上了中國文化。”李雪梅說。
對於獲得“帕多瓦杰出人士”稱號,李雪梅說,這是對她和中意國際學校“這座橋梁”所取得成績的肯定和贊揚,也是鼓勵和期許。“意大利是馬可·波羅的故鄉,他是開創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先行者,我們學校一定會不斷涌現出新時代的馬可·波羅。”李雪梅對此信心滿滿。
回顧自己在意大利從事華文教育30多年的歷程,李雪梅說,她走出了一條布滿荊棘而又鋪滿鮮花的道路。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一是源於自己對華人教育的“痴心”,二是來自丈夫的支持和陪伴,“在華文教育這條路上我們並肩前行”。
(來源:中國僑網 記者韓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