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在菲律賓中文課堂“過春節”

聶曉陽 張怡晟
2025年02月14日09: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日前,在位於菲律賓棉蘭老島北蘇裡高省的孫逸仙小學,學生們在中文課堂上學習春節文化。

  學生們在中文課堂上展示窗花作品。
  新華社記者 聶曉陽攝

  “餃子是什麼樣子的?在哪裡能吃到餃子?”一名小學生提問。沒等老師回答,一位小女孩就搶著說:“去首都馬尼拉就能吃到,馬尼拉中國城!”

  日前,在位於菲律賓棉蘭老島北蘇裡高省的孫逸仙小學四年級的課堂上,校長兼中文老師王建生說起春節和餃子,課堂立刻熱鬧起來。

  這所小學地處偏遠卻頗有年味,教學樓內挂起數百隻師生們親手制作的紅燈籠,教室門上張貼著春聯和“福”字。見到記者,學生們紛紛用中文熱情地問候“過年好”。

  孫逸仙小學創建於1928年,前身為當地華人移民創辦的“中文識字班”,如今是北蘇裡高省唯一將中文列為必修課的學校。目前,學校共有12名老師和170多名學生。

  當天,來自四川內江的支教老師張源淇要給學前班上課。課堂上,她先給孩子們播放了關於中國剪紙藝術的視頻,接著將畫有燈籠、金魚和蝴蝶的紅色卡紙分發給大家。“春節是中國人和全球華人最重要的節日,今天咱們一起來剪紙!”

  一個小女孩高高舉起小手:“我要燈籠!”旁邊的小男孩興奮地喊道:“我要金魚!”一堂課下來,孩子們把各自的作品一一擺在課桌上,自豪地請記者欣賞。

  在六年級課堂上,來自四川廣安的支教老師李曉玉正在介紹春節習俗以及春節文化。臨近下課,她帶著學生們唱起膾炙人口的中文歌曲《蝸牛》。

  李曉玉和張源淇說,近年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越來越顯著。在逛街時能聽到商鋪播放中文歌曲﹔不少學生愛追《慶余年》和《珠帘玉幕》等中國古裝劇,還對中國傳統服飾充滿興趣。

  36歲的學校老師迪亞娜·思雅說:“我的外祖父是中國人,家裡會在春節貼春聯、挂燈籠。春節對我們來說意味著團圓和希望。春節是吉祥的節日,其內涵和菲律賓人追求幸福的願望是相通的。”

  老師卡拉說,她和家人並非華裔,也沒去過中國,但她特別喜歡春節的“祝福文化”和“象征文化”。

  近百年來,孫逸仙小學的中文教育如薪火般代代相傳,不僅在當地傳播中華文化,也為當地人架起了解中國的橋梁。談到中文教育特色,王建生說:“我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希望他們通過學習漢字,走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王建生還說,海外華人的“中國根”意識很強,不少菲律賓人對中國語言和文化興趣濃厚,這是學校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希望有一天這裡的春節氛圍能像我的家鄉福建泉州一樣濃郁。”

  (據新華社電)

(責編:李昉、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