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衛士”又是“幫凶”
免疫因子“雙重身份”分子機制揭秘
2025年02月20日08:52 |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免疫因子“雙重身份”分子機制揭秘
在人類與病菌的長期較量中,一種名為“人腸道防御素5(HD5)”的免疫因子具有“雙重身份”——既能殺菌護腸,又能在某些情況下幫助病原體入侵。2月17日記者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與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復旦大學的聯合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這一矛盾現象背后的分子機制,為抗感染治療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
HD5是一種由小腸細胞分泌的抗菌肽,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免疫系統的“衛士”,能夠殺滅多種病原體。然而,西安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許丹和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陸五元發現,HD5在面對引發細菌性痢疾的志賀菌時,竟會“倒戈”,成為病菌入侵人體的“幫凶”。這一發現顛覆了傳統認知,引發科學界廣泛關注。
由西安交通大學領銜的跨國研究團隊通過多組學技術,在宿主—病原體復雜互作的分子迷宮中找到關鍵線索,揭開了HD5“雙重身份”的奧秘。研究發現,HD5能夠與結腸上皮細胞表面的P2Y11受體結合,激活細胞內的信號通路,導致細胞骨架發生劇烈變化。顯微鏡下,細胞表面會伸出大量絲狀偽足,這些結構會被志賀菌利用,成為其入侵的“捷徑”。
研究團隊還發現,使用P2Y11受體的特異性抑制劑NF157,可以有效阻斷HD5的“叛變”行為,顯著降低志賀菌的感染率。這一發現為開發新型抗感染藥物提供了重要靶點。對此,許丹形象地比喻:“就像破解了敵人的通信密碼,我們終於能精准切斷病原體的入侵信號。”
目前,西安交通大學研究團隊正基於這一發現開發新型抗志賀菌藥物,並探索其在其他腸道感染疾病中的應用潛力。陸五元表示,這項研究不僅為抗感染治療開辟了新方向,也說明未來醫學需要以更系統的視角審視宿主、病原體和環境之間的復雜關系。(記者王禹涵)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推薦閱讀
打開客戶端體驗更多服務
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