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權益“讓”出去,轉化“跑”起來

歷經10余年攻關,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教授朱濤帶領團隊於2018年自主研發出光纖多維智能感知技術。該技術突破分布式光纖傳感領域的三大技術瓶頸,實現了長距離范圍內溫度、應變、振動、形變信號的高精度監測,位置判定以及入侵事件的智能識別。
就在這一年,作為重慶市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的試點單位,重慶大學制定並實施了《重慶大學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在全國率先提出了“權益讓渡”模式,將職務科技成果100%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賦予成果完成人。
正是這一政策的實施,讓朱濤團隊的技術成果加速轉化,分布式光纖傳感如今已在多個行業和領域的重大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
2020年5月,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等9部門印發《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重慶大學積極響應國家賦權改革工作,於2024年將“權益讓渡”模式升級為“權益約定”模式,讓科技成果轉化跑出“加速度”。
“權益讓渡”給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
基於光纖多維智能感知技術的分布式傳感,與傳統的點式傳感大不相同,隻要在需要測量的地方,布上一根像頭發絲一樣細的光纖,就可以測量光纖上任意一個點的溫度、應變和振動等數據。
“換句話說,光纖上的任意一個點,都相當於一個傳感器,而這根光纖最長可以達到上百公裡。”朱濤說,如果把光纖“織”成像人的神經網絡一樣的大網,就可以在能源、交通等領域發揮巨大作用,“就像人體不管哪裡疼痛我們都能感知到一樣,分布式光纖傳感能實時測量管道、公路的各項數據,通過監測這些數據,就能及時發現甚至預測每個點上的異常情況。”
深耕可控激光與精密測量領域幾十年的朱濤,深知這項技術開展成果轉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這時,恰逢重慶大學實施賦權改革相關政策,讓朱濤下定了放手一搏的決心。
重慶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院長陳結告訴記者,按照《重慶大學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規定,對於允許轉讓的科技成果,學校經評估並收取一定比例的資源佔用費后,可以將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賦予完成人,由完成人自主實施轉化。這便是“權益讓渡”模式。
有了學校政策的支持,朱濤團隊在向學校交納資源佔用費后,得到了光纖多維智能感知技術的所有權。同時,團隊還主動提出向學校贈送5%的股權。
2022年5月,朱濤帶領團隊在重慶市沙坪壩區成立了重慶塔科智感科技有限公司,並獲得四川院士科技創新股權投資引導基金領投的天使輪融資,2024年又得到了領航新界的資本加持。近3年來,該公司致力於研發光纖智能感知系列產品,為長輸管道、周界安防、火災預警、橋隧監測等領域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目前,公司生產的相關產品已進入正常銷售階段,產品在石油石化、地質地震和智慧高速等領域的大型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
“權益約定”緩解初創企業資金壓力
重慶大學推出“權益讓渡”模式的出發點是為了將成果賦權給成果完成人,由成果完成人自主實施成果轉化。然而,需向學校先行支付的資源佔用費,卻讓很大一部分科研人員對這條轉化道路“望而卻步”。
朱濤也坦言,資源佔用費數額不小,對於剛開始創業的高校教師來說,湊齊這筆“真金白銀”的壓力確實較大。
“考慮到科研人員的實際情況,2024年,為了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我們在‘權益讓渡’模式的基礎上創新提出了‘權益約定’模式,即通過協議約定獲得未來收益比例。”陳結說。
目前,重慶大學已有多個項目正在進行洽談,將採用新的“權益約定”模式開展科技成果轉化。重慶大學資源與安全學院副教授蒲源源主導的礦山災害智能監測預警技術與裝備項目,正是其中之一。
2020年,蒲源源到重慶大學任職,同年即成立了重慶高維智礦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以“AI+孿生”的方式,解決地下能礦資源開採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安全問題。然而,由於初始創業資金有限,公司成立的前3年,一直沒能找到好的模式開拓新市場。直到2024年,學校為初始創業資金有限的教師量身打造了“權益約定”模式,轉化之路才越走越順。
蒲源源介紹,在“權益約定”模式下,教師如有創業打算,不用再先向學校交一筆資源佔用費,可以等科技成果轉化成功后再補上這筆費用。這大大減輕了科研人員轉化和初創企業使用科技成果的資金壓力。
“與‘權益讓渡’模式相比,‘權益約定’模式更加靈活。”陳結告訴記者,模式優化有效激發了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積極性,為學校的科研事業和成果轉化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
截至目前,重慶大學共有15個項目通過賦權開展成果轉化,科技成果評估金額超1.5億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職務科技成果資產單列管理制度。這為破解科研人員‘不敢轉’的難題提供了新路徑。”陳結表示,重慶大學將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系統推進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做好轉化前后的資產管理,為科研人員提供更為寬鬆的轉化環境。同時,學校還將出台盡職免責制度,讓大家放開手腳、安心做事,促進更多優秀科技成果轉化。(記者 沈 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