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這些,順利開啟新學期

2月16日,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實驗二小學生走進校園。新華社記者 王鵬攝
新學期開學,不少孩子仍沉浸在寒假中無法“收心”,甚至出現了抵觸或焦慮的情緒。如何應對“開學綜合征”?日前,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多位專家為孩子與家長們支招兒。
大腦在適應了自由、放鬆的狀態后,面對規律化校園生活時,負責調控情緒的前額葉皮層需要重新適應。“這是從生理層面作出的反應,而從心理、社會層面來說,學習和社交的隱性壓力也會給孩子帶來一定影響。比如,孩子擔心新學期的學習任務,或者有社交壓力,一些寄宿的孩子可能還會面臨與家人分別時的心理不適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崔永華說。
如何解決?崔永華建議,孩子們要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有情緒很正常,可以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放鬆,如適度運動或者訓練。還有一個非常實用的方法,就是主動社交,開學后積極參加班級活動,和同學分享假期的愉快經歷”。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喬穎還建議,可以通過一些訓練來放鬆心情,“比如找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深呼吸,用鼻子慢慢吸氣,用嘴巴慢慢吐氣,去感受腹部的收縮和全身肌肉的放鬆”。她提醒,在做呼吸訓練的時候,需要持之以恆,每次做的時候盡可能保持呼吸的節奏,這樣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學習困難”“厭學拒學”……如果孩子出現類似症狀,是精神心理方面有問題嗎?
“應理性看待這個問題,既要警惕潛在的精神心理健康問題,也不要將兒童與青少年的發展性問題過度醫學化。”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主任醫師吳仁容強調。她介紹,有些孩子是發展性問題所致,比如青春期的情緒波動、短期動力不足導致的學習困難,這可以通過優化家庭氛圍、改善學習環境等方式來緩解。“建議家長用輕鬆對話代替催促、嘮叨與埋怨,合理安排業余活動,與孩子商定學習計劃,激發內在的學習動力。”
如果孩子長期表現出學習困難、曠課逃學,甚至因此休學,家長就要給予足夠重視,及時就醫,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存在潛在的精神心理問題。吳仁容指出,一些醫院開設的學習困難與厭學門診,整合了兒童精神科、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專業資源,能幫助家長和孩子找出問題的根源,並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和干預。
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時,往往會感到無助和迷茫,這時可以求助哪些專業的治療途徑和資源呢?
崔永華告訴記者,我國目前正推進全國統一心理援助熱線“12356”的應用,北京、上海、浙江等18個省份已經開通,其他省份也在有序開通中。
除了專業的幫助,家長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也非常重要。崔永華強調,父母要通過實際行動向孩子表達愛和關注,增強他們的安全感﹔同時,鼓勵孩子參與社交和志願活動,幫助他們建立社會支持網絡,結識一些興趣相投的朋友。
在互聯網時代,電腦、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已成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社交媒體給青少年的學習與生活帶來何種影響?社會各界對此褒貶不一。
吳仁容認為,社交媒體對青少年有很多積極的影響,是他們建立社交關系的有效平台,但是也存在一些潛在的心理健康風險。吳仁容建議,要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社交媒體。“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區分真假和明辨是非。例如,定期召開‘家庭數字健康交流會’,暢談網絡體驗,提升青少年識別虛假信息和網絡暴力的能力。此外,還要引導孩子養成正確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避免過度沉迷。家長可以和孩子提前約定好日常使用時間和時長,並借助控制軟件過濾不良內容。”
(記者 金振婭 通訊員 張澄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