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匈牙利留學生:

“我們在中國有了一個新的‘家’”

王文勝
2024年05月27日08: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胡靈月(右)和宋智孝在首都師范大學合影。
受訪者供圖

5月的北京,春意正濃,位於西三環北路的首都師范大學北校區草木蔥郁。來自匈牙利的兩名留學生——胡靈月和宋智孝就在這裡學習中文。

去年7月,她們獲“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經過漢語水平考試,雙雙被首都師范大學錄取,成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本科留學生。也是在去年9月,兩名不滿19歲的女生懷揣夢想來到中國,開啟了在首都師范大學為期4年的專業學習。

應對挑戰

對於初來中國的外籍新生,許多難題免不了會接踵而至,用她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中國的大學新生活“有趣又具有挑戰。”比如,日常生活中如何用有限的中文快速適應陌生的語言環境,聽力欠佳時怎樣跟上中國老師和同學的交流語速,口語練習怎樣運用語感來突破漢語一詞多意的困擾,閱讀和寫作如何用中文准確表達自己的思想等。

面對種種挑戰,胡靈月和宋智孝沒有退縮。語言環境陌生,她們就自己去辦銀行卡、電話卡,去超市購物,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強化語言能力﹔詞匯量不足,她們就把中文生詞記在本子上,隨時記憶和溫習﹔為增強語感,她們課后頻刷短視頻和觀看中國電視劇,閱讀中文書籍﹔為了加強中文口語練習,她們在課堂發言和作業中靈活嵌入新學的詞語和表達﹔為擴大知識面,她們還在必修課之外選修了中國人文地理、漢字書法等文化課。

胡靈月有兩個學習“秘籍”,就是把需要預習和復習的內容詳細寫在課本上,便於掌握要點﹔上課時她總坐在第一排,以便集中注意力,跟老師有更多的互動交流。

而宋智孝愛好體育,尤其喜歡籃球,為此結識了不少中國“球友”,讓她在寓學於樂中找到了鍛煉口語的好方法。

鍥而不舍

胡靈月一直記得老師課堂上教的一句話,“世上沒有等著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她說:“這句話讓我明白,如果想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能只是嘴上說說,而是要採取行動,要付出努力、堅持到底才行。”

宋智孝對《走進漢字》這門課印象深刻。她說:“學習漢字讓我有機會了解漢字是怎麼組成,表達了什麼寓意。比如我名字中‘智’這個字,上面是‘知’,下面是‘日’,一種解釋是每天都應該增加一點知識,日積月累才能變得聰明智慧。”

憑著學思踐悟、鍥而不舍的硬功夫,她們各科成績均名列前茅,班級表現十分搶眼。

時光在追夢者腳下靜靜流淌。如今她們來首都師范大學留學已有8個多月。這期間,她們憑借高強度的專業訓練和高密度的實踐鍛煉,不斷充實著自己的知識儲備。閱讀課上,她們了解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寫作課上,她們觸摸到中國故事的人文厚度﹔漢字課上,她們領略到漢字結構的藝術之美。周末和節假日,她們游走北京胡同街巷,在城市人文氣息中感受中華文明的氣質和神韻,體會中國人的純朴和友善,加深語言文化與現實中國的情感連接。課堂內外的沉浸式學習,外出游歷的融入式體驗,讓她們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認知力、理解力進一步增強。

分享見聞

遠在中國負笈求學,最牽挂的還是她們的家人和朋友。現在胡靈月和宋智孝幾乎每天都通過微信與親人聯系,分享身邊的所見所聞。

說起在北京的生活感受,她們毫不掩飾對中國、對學校的愛戀之情——“首都師范大學是一所很有文化、很有內涵的學校,在這裡我們認識了很多熱情善良的師生朋友,我們在中國有了一個新的‘家’”。

這個“家”情深義重,承載著年輕學子的未來夢想,演繹著師生之間的脈脈溫情,傳遞著中匈友好的真誠願望。關於未來,胡靈月和宋智孝有一個共同心願,就是成為一名合格的中文教師,用自己的學識和專長讓更多匈牙利人學習中文、認識中國,做傳承發展中匈友好事業的使者。

(作者為首都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副研究員)

(責編:李依環、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