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調整專業設置 職教向新而變

2024年05月24日08:3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調整專業設置 職教向新而變

職業院校教師為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學生授課。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職業院校教師為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學生授課。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置備案和審批相關工作結果。教育部共受理擬新設國家控制布點專業申請178個,經多行業主管部門會同審核,同意設置專業點75個。

此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置備案工作對專業布點進行了較大調整優化,是自2021年新版《職業教育專業目錄》發布以來調整幅度最大的一次。值得注意的是,從教育部公布的備案和審批相關工作結果來看,2024年擬招生專業點共66870個,與2023年度相比新增專業點6068個,撤銷專業點5052個。從增加和裁撤幅度來說,此輪專業設置稱得上是“大動作”。

北京教育科學院職業教育研究所所長霍麗娟認為,此次專業調整關注國家發展重點戰略、區域社會產業需求、國計民生迫切需求,與我國現代產業的發展高度匹配。

新專業結構適應先進產業發展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優化職業教育供給結構。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緊密對接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趨勢,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產業需要的一批新興專業。

在本輪專業調整中,42所在京院校新增備案57個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其中許多都以“智能”作為專業特色,例如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新增安全智能監測技術專業,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新增建筑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北京農業職業學院新增智慧水利技術專業等。同時,各地還出現了很多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工業互聯網等相關新專業。霍麗娟認為,這是產業轉型帶動高職院校專業結構優化的結果。

“從規模來看,這次專業設置的調整幅度很大。這表明職教專業優化對產業的響應速度已經非常快了。”霍麗娟直言,當前產業轉型發展日新月異,職教專業也需要建立一套快速調整機制,才能與社會需求相匹配。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鄭義告訴記者,此次農業類專業調整圍繞糧食安全、種業振興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大任務展開。例如,為了響應農業數字化發展,智能農業裝備以及畜禽養殖智能化相關專業點的設置明顯增多。同時,園林技術、種子生產經營等專業點設置也明顯增多了。

“當前,我們正處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霍麗娟說,職業教育專業應具有產業聯動性,產業布局在哪,專業設置就要與之對應。同時,它還具有產業“隨動性”,即隨著產業升級,專業設置也要迭代。

制造業與農業同樣面臨轉型的時代要求,特別是一些和傳統產業相匹配的傳統專業大類也需要更新。在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鋼鐵冶金等以往的優勢專業,如今都在企業支持下面向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進行探索,以此跟上產業發展新形勢。

“在這輪專業增減中,行業企業的新工藝新規范新標准都是調整的考慮因素。”霍麗娟說,“在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就是勞動者。我們要用專業目錄去引領人才培養,同時實現對人力資源的精准配置。”

聚焦國家重點領域建設需求

“我們新開設了人工智能應用技術、工業物聯網技術等專業,可以服務國家重點領域的產業需求。”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葉宏武表示。為了建設人工智能應用技術專業,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對已有師資進行整合、培訓,並聘請了包括企業兼職教師在內的高技能人才,跨學科組建了一支專業教師隊伍。

同時,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搭建科研平台,依托各級協同創新中心支撐新專業發展。通過校際合作、產教融合,學校將有效提升新專業的建設水平。“面向轉型發展中的制造業,我們打造了新的信息與智能工程專業群,以此為高端制造業提供服務。寧波本地的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很多,希望學校培養的人才能夠助力這些企業發展。”葉宏武說。

面向航空航天裝備制造這一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聯合多所院校和企業召開了專業課程建設專題研討會。學校還牽頭相關專業核心課程改革試點工作,通過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培養技能人才。

面向現代農業,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增設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畜禽智能化養殖、農業電氣化技術等專業。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胡克偉表示,現代農業產業正在進行轉型升級,設施農業、畜禽養殖業、農產品加工和食品工業領域大量使用現代化、智能化電氣設備,必然需要精通農業電氣化設備裝配、調試、應用、維護、保養及管理的大量專業技術人才。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教務處處長覃曉燕說,在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的背景下,教育被賦予了培養大國工匠和能工巧匠、服務國家與社會的新使命。這要求專業設置和布點更加符合產業升級邏輯。據了解,深圳職業技術大學2024年將新增機械電子工程技術、集成電路工程技術等專業,精准對接行業和崗位標准。覃曉燕介紹,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將專業建在產業鏈上,聚焦前沿先進制造業和重點產業,保証專業建設的前沿性和動態性。

產教融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2024年,職業教育應為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更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由點及面帶動產教深度融合。”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長曾天山說,“高端產業的變革是各職業院校推進產教融合,調整專業設置的重要背景。產業轉型升級能為經濟發展帶來新增長點和動力。”

職教專業設置的“加減法”,不僅增加了職業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適配性,還為學子們提供了更多與自身興趣和潛力相匹配的專業選擇。

然而,新設置的專業也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例如,如何確保專業設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如何保証專業教學質量和就業前景等。記者了解到,已有很多學校開始破題。

近5年來,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先后申報了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無人機應用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等13個新專業,有力提升了專業群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記者了解到,今年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新申報的4個專業,均經過了前期調研和專家論証,並具有良好師資、實驗實訓條件等專業建設基礎。

在推進新增專業設置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專業建設的規劃和管理,提高學生能力。走進四川自貢中航無人機總裝廠房,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們正在裝配調試一台翼龍2無人機。學校大三學生張浩陽說:“通過實踐應用,我加深了對無人機專業知識技能應用、工段操作規范、無人機生產流程、質量控制規范等知識的掌握。”據悉,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課程、教材、內容都源於企業真實生產場景、真實生產任務、真實生產案例。目前,學校已經與83家企業共建了61個實訓基地,讓學生課堂與企業生產線“零距離”。

霍麗娟表示,近年來地方政府統籌權和職業院校自主性都有了顯著加強,因此職業院校在專業調整時可依據實際情況自主控制方向,以匹配產業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職業教育專業結構與現代產業發展需求高度匹配,是切實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和吸引力的關鍵一環,也是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和制造強國的重要基石。”霍麗娟說。

(記者 孫明源)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