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肯尼亞:學習中文熱度高漲

本報記者 趙曉霞
2024年05月17日08: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凱倫在第22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肯尼亞賽區決賽場上展示才藝。

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文化活動現場。

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師生正在探討中文學習問題。

肯雅塔大學孔子學院美食俱樂部活動現場。

肯雅塔大學孔子學院學生在課堂上。

埃格頓大學孔子學院邀請中國專家赴肯尼亞開展農業技術培訓。

埃格頓大學孔子學院開展“中文+蔬菜嫁接技術”課程教學。
(本文配圖均由受訪者提供)

“前幾天,中非經貿博覽會走進非洲活動舉辦,安排我們孔院的學生做翻譯,對接來內大孔院參觀的企業代表﹔接著忙我們承辦的第23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肯尼亞賽區比賽﹔之后是和內羅畢大學合辦的招聘會﹔再就是我們作為主辦單位之一的非洲孔子學院聯席會要在5月底舉辦……”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王尚雪數了數5月的工作日程感嘆,“節奏特別快”。

作為非洲首家孔子學院,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由天津師范大學和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共同創辦,於2005年12月揭牌成立。多年來,該孔院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中文人才,見証了肯尼亞中文教育的發展。王尚雪的工作節奏也從側面反映了中文教育如今在肯尼亞的熱度。

學員規模人數持續增加

沿著時間軸線回看,2005年,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成立﹔2008年,肯雅塔大學孔子學院正式揭牌﹔2012年,埃格頓大學孔子學院成立﹔2015年,莫伊大學孔子學院成立。

自4所孔院成立以來,肯尼亞中文學員在規模和人數上持續增加。數據顯示,自成立以來,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注冊學員共22181人,文化活動共惠及受眾142879人次。該孔院下設1所孔子課堂,在6所中學開設了中文俱樂部,還和13家合作單位共同推動中文教育發展﹔肯雅塔大學孔子學院成立以來,培養各類學生共5000余人。現在每年的學生人數在200人至250人之間。學生來源以在校大學生為主,有初級班、專科班、証書班等,還為社會人士開設專門班級,為不在首都內羅畢的小學生開設在線課程﹔埃格頓大學孔子學院目前下設7個教學點,包括埃格頓大學、克裡木高中、埃格頓小學、克裡木小學、獅子小學等。

除了中文學員在規模和人數上的增加,在肯尼亞中文教育圖景繪制的過程中,這幾所孔院積極探索並努力實踐,推動了相關成果落地。比如,內羅畢大學於2009年開設本科漢語專業,是中文進入當地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成果。

自2020年起,中文進入了肯尼亞中小學的課堂,意味著肯尼亞小學四年級到高三的學生都可以將中文作為選修課程。

“開展國際中文教育離不開師資和教材,我們希望從根本上解決這兩個問題。為了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從去年開始,內羅畢大學孔院和天津師范大學合作,開辦2﹢2項目,學生可以先在內羅畢大學學習兩年,再到天津師范大學學習兩年,該項目去年招收首屆學生25人。此外,2023年推動內羅畢大學設立中文師范專業,參與肯尼亞中文教材大綱的制訂和編寫……這些都推動了中文教育在肯尼亞的發展。”王尚雪說。

據肯雅塔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周曉東介紹,目前,肯雅塔大學已與山東師范大學簽訂協議,共同開發漢語碩士課程。“去年,肯雅塔大學孔子學院還拜訪了當地10多所中小學,與它們簽訂了合作開設中文課程的協議。”

肯尼亞中文教育的持續發展,順應的是當地民眾的需求。“肯尼亞主動要求學習中文和了解中國文化的人越來越多,我們會不定期地為社區居民講授中文及中國文化,也在設立更多的教學點,以滿足當地居民的中文學習需求。”周曉東說。

中文課成為招生招牌

在第22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肯尼亞賽區決賽場上,凱倫憑借實力獲得二等獎。在王尚雪的印象中,這個女孩特別腼腆。“為了參加‘漢語橋’比賽,她很努力,也會因練習沒達到老師的要求或自己的預定目標而數次落淚,但我們都被她的那股韌勁所感染。”

凱倫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對她來說,學中文帶給她的最大改變是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比賽結束后,凱倫成功申請到獎學金,赴天津師范大學讀書。“前幾天看到她發的微信朋友圈,正在台上做陳述。誰能想到,這個自信的女孩就是那個當時特別害羞的姑娘呢,她的變化特別大。”

正如王尚雪所說,中文受到關注,不僅體現在學員人數的變化上,還體現在“漢語橋”比賽參賽人群、學校招生等方面。在“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肯尼亞賽區初賽階段的“非孔院賽道”上,越來越多的參賽者讓評委們刮目相看。

最近,王尚雪還接到不少咨詢夏季到中國游學團組的電話。去年,內羅畢大學孔院成功組織一個為期兩周到天津師范大學的自費游學團組。“20多個學生來自一所優秀的女子高中。”她用“新熱度”來描述這個團的最終成行。“這也說明當地學生對了解中國的需求。”王尚雪說。

王尚雪還注意到,開設中文課程被當地的國際學校視為招生的招牌之一。“很多國際學校學生的家長認為學中文很重要。每年春節,都會有學校問我們能不能去做活動。這不僅是對中國節日的認可,也是對中國文化的認可。”

周曉東也被當地小學生對中文及中國老師的熱情所感動。“我們曾到當地的小學做活動,無論走到哪裡,都有學生上來熱情握手。他們還會問很多有意思的問題,比如,有學生會問:‘長城是不是一直延伸到天上去了?’”周曉東說,“從這些細節中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肯尼亞人希望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

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周曉東看來,學習中文還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在肯尼亞的中資企業需要會中文的人才。我們的畢業生到中資企業工作,薪水通常是沒學過中文的同等畢業生的兩倍。”

一位來自蒙巴薩的學生家長,曾帶孩子到肯雅塔大學孔子學院參加少兒漢語考試(YCT)。周曉東問家長:“為什麼讓孩子學中文?”家長答:“學習中文不僅擴大視野,還能帶來更多發展機會。”

這位家長的想法是不少中文學習者的共識。“確實,中文帶給學生實實在在的改變是增加就業機會。這從每年招聘會上,會中文的人才很搶手就能看出來。”王尚雪說。

在埃格頓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劉玉濤看來,中文教育推動中肯互利合作。對於肯尼亞來說,中文教育能夠增加民眾的就業機會﹔同時,中文教育也有利於肯尼亞民眾加深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了解,促進民心相通,深化兩國友誼。

埃格頓大學孔子學院由南京農業大學與肯尼亞埃格頓大學合作建設,是全球首家以農業為特色的孔子學院﹔由東華大學與肯尼亞莫伊大學合作創建的莫伊大學孔子學院是全球第一所以紡織服裝為特色的孔子學院。兩所孔院的課程設置更和就業密切相關。

據劉玉濤介紹,圍繞“中文+農業”這個核心,依托南京農業大學的學科優勢和資源,埃格頓大學孔子學院開設“中文+農機”“中文+生物質處理”“中文+畜牧”“中文+蔬菜嫁接技術”“中文+園藝”等課程。數據顯示,該孔院為肯尼亞當地培養了近1.5萬名中文學員和農業技術人才。

“以‘中文+蔬菜嫁接技術’這門課程為例,肯尼亞教師負責講授農業知識,孔子學院教師負責講授與之相關的中文生詞、語法以及文化知識,如在該課程中要求學生掌握並理解幼苗、砧木、生長點、子葉、接穗等農業生詞。”劉玉濤說。

反哺當地中文教育

“感謝孔院給我這個機會,我所取得的成績超出了預期。”在第22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肯尼亞賽區決賽落幕后的慶祝活動上,一位斬獲好成績的同學擁抱了王尚雪和指導教師,感謝孔院對自己的幫助。

對肯尼亞的不少中文學習者來說,孔院是他們和中文結緣的地方,也是為他們的人生增色的地方。在這些學習者中,有的仍選擇回到當地的中文教育機構,成為一名本土中文教師。

本土中文教師梅子月和楊雪是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的“姐妹花”。她們曾就讀於內羅畢大學教育學院,同時也是孔院的學員。雖然教育學院所在校區與孔院所在校區有近1小時的車程,但她們堅持每周往返於兩個校區學習中文,最終獲得獎學金到天津師范大學留學,分別獲得博士和碩士學位。回到肯尼亞后,雖有機會獲得高薪工作,但她們仍選擇成為本土中文教師,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中文人才。

就讀於肯雅塔大學的羅珃在孔院接觸到中文之后,進步很快,2018年獲得獎學金赴中國留學。“最終,愛上中文的羅珃放棄了原來所學專業,改學漢語教育,從本科一直讀到碩士,現在是山東師范大學的碩士生,希望將來回國從事有關中文教育的工作。”周曉東說。

艾瑪是埃格頓大學數學專業的本科生,進入孔院后非常刻苦,中文學得非常好,也參加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肯尼亞賽區決賽。“在我與她交流時,她常說想做一名中文教師,教更多的肯尼亞孩子中文知識。”如今正在雲南師范大學留學的艾瑪正一步一步向著自己的夢想進發。

本土中文教師馬麗也曾是埃格頓大學歷史專業的學生。2012年至2015年,馬麗在埃格頓大學孔院學習,2016年至2019年赴中國留學並獲得碩士學位。回到肯尼亞后,她來到埃格頓大學孔子學院做本土中文教師,成了學生非常喜歡的老師。

“許多埃格頓大學孔子學院的學生把她當成榜樣,希望能學好中文,回肯尼亞教當地人中文,做中肯友誼的使者。”劉玉濤說。

鏈 接

在肯尼亞,除了孔子學院以及孔子課堂、中文俱樂部等,還有各類華文教育機構,中文教育在肯尼亞持續發展,中文愛好者越來越多。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