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我住進了溫馨的寄宿家庭”(我和外國房東的故事)

鄭立博
2024年05月23日08: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陶沐兒(右)與澳大利亞房東一家合影。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陶沐兒在澳大利亞留學的生活照。

陶沐兒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交通工程專業的一名學生,她住進了當地的一戶寄宿家庭中,遇見了熱情友善的房東蕾切爾。在寄宿家庭幫助下,陶沐兒不僅迅速融入當地,還和房東在日常生活中討論中國文化,結下了深厚情誼。

異國他鄉並不孤單

初到澳大利亞,陶沐兒在當地網站上尋找適合自己的寄宿家庭。經過一番考察,她選擇了一棟小別墅,並認識了自己的房東——蕾切爾。從那時起,陶沐兒的寄宿生活翻開序章。

談到選擇這個寄宿家庭的原因,陶沐兒說:“房東蕾切爾有一個10歲的女兒叫艾拉,我一直喜歡小朋友,也想體驗家裡有一個妹妹是什麼感覺。第一眼見到艾拉時,我們就很‘來電’,愉快地聊了起來,我感覺這個家庭很溫馨,便決定住了下來。”

入住后,陶沐兒和房東一家很快相互熟悉。陶沐兒經常和蕾切爾一同照顧家裡的兩隻寵物狗。她們一起為小狗洗澡、梳理毛發、牽著它們在院子裡散步,還經常為小狗穿上各種各樣的衣服。有一天,艾拉突發奇想,給小狗穿上了冰雪奇緣中角色“雪寶”的衣服,小狗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像極了現實版“雪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陶沐兒和艾拉都很喜歡閱讀,她們經常在一起看書。有一次,艾拉興趣盎然地把家裡木架動手改造成了一個大書架,並取名“寄宿家庭圖書角”。從此,兩人一有時間就在寄宿家庭圖書角旁邊閱讀。

在生活上,房東蕾切爾給陶沐兒提供了很多幫助。“我一開始不能接受澳大利亞的餐食,吃不習慣。蕾切爾發現后,便隔三岔五點中餐外賣,幫我改善伙食。為了做出更符合我口味的食物,房東還會駕車去離家很遠的亞洲商店裡買食材,這讓我心裡十分感動。”陶沐兒說。

陶沐兒說,寄宿家庭讓她在異國他鄉感到不孤單。“蕾切爾一家在聖誕節會提前把所有禮物都放在家中聖誕樹下。去年,我給蕾切爾和艾拉都准備了禮物,但我在樹下沒有看到自己的禮物,心裡有些失落。沒想到的是,聖誕節當天她們當面送給我精心准備的禮物,原來是想給我一個驚喜,在此之前還特地把禮物藏在倉庫裡不讓我發現,收到禮物時我太開心了。”

在唐人街過春節

蕾切爾此前接收不少中國學生寄宿,也因此收到過很多中國學生送的茶葉,這讓她對中國的茶文化越發感興趣,喝茶成為了陶沐兒和房東之間的高頻話題。有一次陶沐兒從中國帶回茶葉,她迫不及待地與蕾切爾一家一同分享。由於家中沒有過濾茶葉的茶壺,她們就地取材,用糖篩進行茶葉過濾。陶沐兒還給艾拉詳細講解了茶知識,艾拉嘗試了一口茶后,立刻就被吸引,從此也加入了品茶行列。通常,陶沐兒一邊講解著中國茶的品種,如龍井、普洱等,一邊演示如何泡茶、品茶。她們還會聊聊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別,院子裡時常飄蕩著茶香,充滿歡聲笑語。

蕾切爾對中國各式各樣的美食感興趣,她經常在網上查閱食譜,嘗試烹飪中餐。不過,中餐入門並不簡單,陶沐兒成為了她的“咨詢顧問”。

“有一次,蕾切爾問我中餐的煎餃是不是一道肉菜,用來搭配米飯,我告訴她煎餃常被我們作為主食,她覺得很有意思。”陶沐兒說,“還有一次,蕾切爾買了一大袋大白兔奶糖,她聽說大白兔奶糖是在中國有名的‘甜食’,起初她想用奶糖做菜的輔料,我向她解釋奶糖作為零食,一般不用於烹飪。”

去年農歷新年時,陶沐兒和房東一家一起在當地的唐人街度過。出發前,艾拉迫不及待地想看中國舞獅,當天的表演果真沒讓艾拉失望。隨著有節奏的鑼鼓音樂,舞獅表演者展現招式,惟妙惟肖。陶沐兒在艾拉好奇的追問下介紹舞獅的知識。

那天,她們還一起品嘗了中國小吃,有糖葫蘆、煎餅馃子、蜜汁烤翅,到了晚上一起逛了唐人街的夜市,欣賞各種展示的手工藝品,如刺繡、剪紙、泥塑等,手工藝人的精湛技藝讓蕾切爾和艾拉贊嘆不已。

彼此尊重  坦率溝通

陶沐兒說:“中國和澳大利亞有一些生活文化差異,當遇到不理解的行為時,我認為坦率溝通最有效,不要因為害羞等原因把問題藏在心裡,這樣會引起更大的誤會。”

“有一次,蕾切爾一直跟在我身后詢問‘你還好嗎’?這讓我感到十分疑惑。我詢問她才知道,如果澳大利亞人見到身邊的朋友臉上沒有笑容,會下意識詢問對方是否遇到了困難。”陶沐兒說,“還有一次,我發現當地人對洗澡的時間比較在意,希望早點洗完,后來得知原來是因為澳大利亞沙漠較多、水資源珍貴,所以人們平時有珍惜用水的習慣。”

“在生活中,和房東彼此尊重、包容相當重要,建議大家在入住后,和房東一起制定共同居住的生活准則,遇到問題以禮貌、友好的態度溝通。”陶沐兒說。

“能住進溫馨的寄宿家庭我很幸運。”陶沐兒說,“和校內住宿不同,寄宿家庭給了我一個融入當地生活的機會。在來澳大利亞之前,我擔心難以結交新朋友。但在寄宿家庭,我感受到了房東一家的熱情和友善,和當地人居住也讓我體驗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豐富了留學體驗。”

(責編:李依環、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