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以大平台大團隊孕育大成果

2024年04月24日08:49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以大平台大團隊孕育大成果

近日,全球數據分析服務公司——科睿唯安公布了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最新統計數據,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以下簡稱山一大)的“一般社會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截至目前,該校進入ESI前1%的學科數達到9個,創歷史新高,入選學科數量位居全國獨立醫學院校第9位。

據了解,ESI是世界范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學術機構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

4月中旬,山一大黨委書記劉思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組建大團隊、構筑大平台、集聚大項目、產出大成果,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探索特色育人模式

眼科學是山一大臨床醫學學科的優勢方向之一。此外,臨床醫學學科還包括腫瘤學、皮膚病學、內分泌與代謝病學等方向。這四大方向近年來六次獲得國家級大獎。

最新的ESI統計數據顯示,山一大臨床醫學學科進入全球前0.77‰,居全國獨立醫學院校第8位。

我國現有角膜病患者2300多萬人,角膜移植是該病的主要治療手段,但角膜供體嚴重缺乏。“我們的項目聚焦角膜修復機理和功能重建,研發生物角膜、人工角膜及相關替代產品。”山一大附屬青島眼科醫院副院長周慶軍說。

他所提到的“角膜修復和重建”項目入選了202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周慶軍表示,這離不開山一大搭建的醫院、教學和科研嵌合式發展平台,以及“臨床問題—基礎攻關—臨床實踐”的閉環研究模式。

5年前,山一大由泰山醫學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山東省立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整合組建而成,同時學校保留了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牌子。山一大探索“教研醫”嵌合式發展路徑,構建起“大學+研究機構+附屬醫院”一體化育人模式。

在山一大,醫生可以進入一線課堂,學生也可以進入醫院實習,成果從實踐中來到臨床中去。得益於此,近年來,科研團隊不斷取得優異成績。

山一大教授張福仁領銜的科研項目“麻風危害發生的免疫遺傳學機制”榮獲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中國工程院院士於金明及山一大教授趙家軍、張福仁榮獲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科學院院士、山一大校長陸林榮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山一大教授趙家軍、史偉雲分別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該校堅持大團隊思路,聚焦打造院士領銜、國家級領軍人才為“塔尖”、省部級拔尖人才為“塔身”、優秀青年博士為“塔基”的人才“金字塔”。學校引進包括雙聘院士、國家級人才、中青年博士在內的各類高層次人才1000余人,連續五年成為山東引進人才最多的高校。

構建創新發展平台

“課題組長擁有獨立實驗室,可以結合自身興趣開展工作,還可以獨立申請科研項目。”山一大醫學科技創新中心(以下簡稱科創中心)教授付小龍說。他曾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團隊進行生殖醫學領域研究,被科創中心濃厚的科研氛圍所感染,毅然加入其中,成為一名PI(課題組長)。

據了解,山一大科創中心建立設備共享平台、生物樣本庫、P3實驗室,匯聚冷凍電鏡、高速流式細胞分選儀等世界尖端儀器,引入“獨立PI制”“大課題組制”和“大平台制”等多種科研組織形式,賦予團隊負責人充分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

唐華教授是科創中心的領軍人才。他依靠大型儀器共享平台在中國科學院一區期刊《過敏反應》上發表了一系列學術論文,並以項目負責人的身份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

在大平台之外,山一大深化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放管服”改革,健全科研激勵和約束機制,改革科研經費管理,為科研人員提供更多自由探索空間。

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山一大臨床與基礎醫學院教授宋國華的研究方向是代謝性疾病,探討氫氣對慢性病的改善作用。山一大教授李樂平及其團隊成立了山東省消化腫瘤轉化醫學工程實驗室,已經主持了11項國家級項目。

據統計,山一大承擔的國家級項目數量逐年攀升,2023年新立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由2020年的81項增長到157項,增幅達到93.83%。

“我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高質量發展格局正逐步形成。”劉思金說。

(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劉彥軍 聶 偉)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