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同濟大學有個“熊貓叨叨”團隊

“講講我們眼中的中國”

甄 文
2024年03月29日08: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熊貓叨叨”團隊在上海崇明區感受新農村生活。

“熊貓叨叨”團隊參加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的“漢語角”活動。

“熊貓叨叨”團隊走訪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時留影。

“熊貓叨叨”團隊體驗紫砂壺制作。

同濟大學有個特別的團隊——熊貓叨叨(Panda Talk),主要由該校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的來華留學生組成。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對中國充滿好奇,對未來滿懷憧憬,向世界講述自己眼中的中國,還制作介紹中國的短視頻,和親人朋友分享真實而生動的中國故事。

實地感受中國文化

為了讓更多人感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熊貓叨叨”團隊成員採用的是線下實踐與線上傳播相結合的方式。在線下,他們的足跡遍布北京、西安、南京、蘇州、杭州等30座城市。

“每一次實地踏訪不僅能讓我欣賞到不同的地理景觀,還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習俗。”回顧走訪經歷,來自法國的安蕊十分珍惜實踐機會。“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去山西長治和大同體驗中國文化,領略山西古建的魅力。為了確保活動順利進行、有收獲,我們提前一個月就開始策劃。”安蕊說。

團隊也常舉辦“中國民俗體驗”活動,包括寫春聯、包餃子、劃龍舟等,組織來華留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社區生活,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民俗的獨特以及中國歷史的悠久。

今年年初,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老師張林華帶著來自俄羅斯的安通、來自美國的婕絲玫、來自巴拿馬的邱卓婷等留學生到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沉浸式”體驗桑植民歌、白族仗鼓舞等特色民俗文化。如今回憶起來,婕絲玫仍很興奮:“桑植很漂亮,我們唱歌跳舞、打糍粑,通過這次的文化交流活動,我們了解了桑植的民俗文化,我自己也受益匪淺,很開心。”

近兩年,“熊貓叨叨”團隊也開始致力於探究中國快速發展的制度根源,走訪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四行倉庫以及井岡山、延安等革命聖地,深入了解歷史背后的故事。

“在實踐活動中,各類實地探訪和親身體驗給團隊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也希望向世界介紹中華文化。”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的輔導員李鈺倩說,“學生們還從個人視角出發,結合親身經歷,書寫屬於自己的‘中國故事’,這些故事發表於各類報紙和網絡平台,分享給更多的讀者。此外,《來華留學生視野中的‘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學生講中國故事》系列叢書等已出版。”

海外粉絲來自五大洲

“‘熊貓叨叨’團隊成員來自世界各地,他們以美食、語言、文化、歷史、生活、學習、旅游等為內容,制作了許多短視頻,多角度和多層次地講述當代中國故事。”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院長宗騫如是評價。

團隊一直以來都十分關注熱點話題,最近他們的視頻主題聚焦於“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鄉村振興”等,收集了不少相關素材。

來自柬埔寨的林雪仙在參觀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汽新能源)時,通過與員工的交流和觀察生產環境,對北汽新能源的發展方向和技術創新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她說:“我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也是一段非常寶貴的經歷。在團隊實踐過程中,我不僅能發揮自己的能力,還能將我了解的內容分享給更多人,讓大家了解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

“熊貓叨叨看中國,千山萬水情遠揚。”在去年的“感知中國”十周年特別活動上,來自多哥的天賜、來自孟加拉國的陳超、來自白俄羅斯的金花以及安蕊等4名同學通過表演分享了他們走訪中國歷史名城、參觀上海張江人工智能島的故事。

通過分享上海張江人工智能島的體驗視頻,他們向觀眾傳遞所感知到的勇於創新、科技飛速發展的中國。陳超說:“我們團隊在張江人工智能島見到了許多高科技產品,比如寫書法的無人機、會跳舞的機器狗以及可以和人進行互動的機器人等。我相信科技可以改變世界,未來我也希望能學習相關的專業。”

在剛開始制作短視頻時,團隊面臨不少挑戰。天賜回憶道:“最初的團隊規模很小,中文水平參差不齊,且都不是傳媒專業出身,因此在視頻腳本構思、拍攝和剪輯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我們通過一點點的摸索、學習,逐漸克服了這些困難。”后來,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開辦了“行走看中國故事班”培訓,邀請專業老師對團隊成員進行指導,逐漸形成了“熊貓叨叨”這個品牌。

據張林華介紹,截至目前,“熊貓叨叨”團隊用多種語言拍攝了50多條關於中國文化故事的短視頻,並通過微信公眾號、嗶哩嗶哩、抖音、臉書等海內外多媒體平台發布,同時借助同濟大學和海外院校合作的孔子學院等進行推廣。這些視頻自推出以來廣受好評,也有了來自五大洲的粉絲。

向世界展示中國魅力

如何講述中國故事,以什麼樣的形式展現真實的中國?一直是熊貓叨叨團隊不停探索並努力實踐的。

團隊目前的定位是通過挖掘中華文化精髓,結合現代傳播手段,打造出一系列富有創意和感染力的文化產品,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魅力和風採。

“我們計劃制作一期以櫻花為背景的同濟校園視頻,並邀請中國學生共同參與,以歌舞的形式來展示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同濟校園多元包容、多姿多彩的生活。”金花分享了團隊下一步的計劃。

金花說:“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我們去年就推出了和該主題相關的視頻,比如採訪了來自法國的漢學家白樂桑,今年我們也會繼續介紹校園裡的中法文化交流。”這種跨文化的交流方式不僅能夠增進不同國家學生之間的友誼和理解,也能夠讓海外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中國的文化魅力。

來自韓國的王恩瑞對團隊未來的傳播形式有自己的理解。“未來,我們在形式上會更傾向於制作短而有趣的視頻,以吸引更多的群體觀看。”

與中國日報合作共建的“熊貓叨叨工作室”為團隊成員提供了專業的指導和支持。在選題策劃、主播打造、平台推廣等方面,工作室都給予了寶貴的建議。“共建工作室可以推動‘熊貓叨叨’團隊創作出更多具有獨特視角、國際表達的優質短視頻,向海外傳播中國聲音。”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孫宜學說。

此外,“熊貓叨叨”團隊還推出了一系列文創產品,如熊貓叨叨表情包、T恤衫、玩偶等。這些產品以卡通形象“熊貓叨叨”為設計靈感,巧妙地將中國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實用又富有文化內涵,不僅在國內受歡迎,還在海外市場上獲得了贊譽。

說到未來發展,“熊貓叨叨”團隊成員們表示,將繼續秉持創新發展的理念,不斷探索新的傳播方式和手段,以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瑪麗卡建議:“我們都應秉持開放的態度,尊重不同文化,深入溝通,以促進各國民眾的相互理解。”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輔導員時玥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我們希望通過實際行動,向國際社會介紹真實的中國,為促進各國人民民心相通發揮積極作用。”

(本文配圖均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李依環、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