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以“兩個結合”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質量發展

孔祥艷
2023年07月25日15:59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兩個結合”隨后寫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在於,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文化興則國興,文化強則國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任務就是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立德樹人。“兩個結合”造就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新形態,未來新征程上,“兩個結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質量創新發展的方向引領和原則遵循。

“兩個結合”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質量發展的主體支撐

近年來,“兩個結合”重要思想開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體系和課程體系中。“兩個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機勃勃的關鍵,是黨百年事業成功的重要法寶。黨在找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正確道路后,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和理論自覺持續推進“兩個結合”,激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諸多優秀精神內核,迸發出無比強大的實踐偉力和精神力量。黨運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筑牢了黨和中國人民自強自信的深厚根基。未來新征程上,“兩個結合”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思政課提供厚重的理論支撐和豐富的教學資源,並以“兩個結合”造就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培養新時代青年自強不息、“立德、立功、立言”等優秀品質和理想信念以及人生觀(為生民立命)、價值觀(為天地立心)、歷史觀(為往聖繼絕學)、世界觀(為萬世開太平),延續中華民族文化血脈,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中國精神,從而有力支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政治高度、歷史厚度、理論深度、實踐力度和情感溫度。

“兩個結合”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遵循

“兩個結合”為思政課深度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大學生群體意識形態安全提供了基本遵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撐。這個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對新時代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並身體力行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新時代“兩個結合”的典范,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兩個結合”融入思政課,將為思政課深度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重要價值遵循,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國家力量、塑造民族性格的作用進一步彰顯,將引領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激勵下自立自強、奮發有為!

世界觀的學習和塑造是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全局,進而影響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根本問題。歷史和現實都警示我們,思想輿論陣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線就很難守得住。在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上,我們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余地,必須取得全勝。因此,必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引導輿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兩個結合”的最新成果,是塑造大學生世界觀、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基本遵循。

“兩個結合”為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質量發展提供創新路徑

“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最根本是要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黨通過“兩個結合”,成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中國、改造中國,為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提供了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典范,推動思政課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實現將深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厚重的四史及黨的最新理論創新成果轉化為大學生內心接受的教學資源,從而為思政課鑄魂育人提供強有力支撐。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一個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就是靈魂的創作,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重要使命。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的一個根本問題,就是為誰創作、為誰立言。從這一點來說,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為思政課立德樹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支撐,“兩個結合”則為建設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指明了實踐路徑——圍繞中華文化主體性和中華民族集體記憶,運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深度挖掘中華文明蘊含的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和世界意義,完成當代中華文明自有體系和獨立敘事體系的建設。基於此,思政課能夠引領大學生在中華文化中准確定位自我,掌握思想主動,正確認知和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世界之問,自覺生發擔負民族復興使命的理想信念。

未來新征程上,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深度推動“兩個結合”融入思政課,引領大學生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從而達到思想上統一、政治上團結,行動上一致的目標。在一代代有志青年的接續奮斗中,中華民族必將從勝利走向勝利,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作者系江蘇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編:林露、崔競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