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護航高考 助力考生圓夢
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式開啟。據教育部披露,今年全國有1291萬名學子步入考場,迎接他們人生中重要的一場“競賽”。為營造良好考試環境、維護教育考試公平,各地組織多部門綜合施策,紛紛亮出科技“神器”,在考試安全、考試組織、考生服務等方面採取切實有效的保障措施。
多地首次配備智能安檢門
今年,教育部要求把防范手機作弊作為高考安全的重中之重。為更精准有效檢測隨身攜帶的手機等電子設備,北京、海南、西藏、河南等多地發布消息,在高考考點外配備智能安檢門,確保電子設備“帶不進”“藏不住”“用不了”“傳不出”。
6月6日,科技日報記者提前實地探訪北京市育英中學高考考點,該考點校設置三道“智能關卡”,其中安檢門為新增,將對考生是否隨身攜帶手機等移動設備、金屬物品進行精准定位式檢測。考點校主考、北京市育英中學校長徐素霞表示,考生在進入考場前要通過考點人臉識別、智能安檢門、考場人臉識別三道關卡,其中智能安檢門是今年最大變化。在考務教師的演示下,記者注意到,當人員攜帶手機等電子設備經過時,安檢門就會發出“嗶嗶”的報警聲。同時,在安檢門上方的顯示屏上,清晰標注了該名考務教師攜帶手機的具體位置。除手機等電子設備外,若考生佩戴金屬制品也將被檢測出來。待考生將違禁品拿出后,再次穿過安檢門,還將有專人為其提供人工探測。
“攜帶手機等電子設備的考生通過安檢門會即刻觸發警報,監控功能將拍攝下人員樣貌,並初步判斷其攜帶設備的大致位置,為現場考務人員提供參考。”海南省考試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海南省加強考生入場安檢,首次使用智能安檢門,在考點設置手機集中管理區域,所有手機禁止帶入考點。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教育考試院了解到,今年西藏10個考區均配備使用智能安檢門,所有考場均為國家教育考試標准化考場。考生進入考點和考場前均須接受身份核驗及違規物品檢查,身份驗証使用人臉識別系統,違規物品檢查採用智能安檢與人工安檢“雙模式”進行。
在高考大省河南,當地已多年實行“無聲入場”全覆蓋。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河南省“無聲入場”進一步提高技防措施,採取兩次人工安檢加一次智能安檢的“2+1”安檢體系。考生在考點入口處先接受金屬探測器初檢,再接受智能安檢門檢查,無報警聲響方可進入考點,在考場入口處再次接受金屬探測器檢查,無報警聲響且無其他考試違禁物品方可進入考場。
技防加持 確保考試公平
為全力營造風清氣正考試環境,今年多地提前開展高考護航專項行動。海南省考試局局長杜明娥介紹,多項技術手段在海南“首次”應用,包括首次要求在考點設置手機集中管理區域﹔首次由公安、通信部門對考點封閉區域檢查清場等。
湖北省於5月下旬,全面優化了網上巡查系統、考生身份認証系統、無線電作弊防控系統、應急指揮系統“四大”標准化考點系統,為嚴肅考風考紀,維護考試公平筑牢立體防線。
記者從山西省大同市招考中心獲悉,今年大同市為各考點配備智能安檢設備和無線電壓制器,考場配備“三合一”身份驗証設備、金屬探測器、5G信號屏蔽設備和視頻監控設備。所有考點、考場(含考務場所)、保密室的電子監控系統都與國家教育部門聯網,徹底阻斷利用現代化通信工具舞弊的渠道。
安徽則正式啟用全新考試保障系統,在重要考場學校架設了共計30余套監測終端,可自動發現無線電信號、解析解碼、報警提醒等,有效緩解人員設備不足的困難,最大程度提高無線電保障的范圍和效率。
高考期間,鄭州無線電中心將根據考點分布情況合理調配監測人員、設備、車輛等資源,積極開展高考無線安全保障准備工作。該中心一級科員董雪江說:“為了給高考營造良好的電磁環境,我們會在考前加強排查和摸底,利用監測設施和設備對考場周邊進行全方位的無線電監測,建立無線電信號白名單。考試過程中一旦有白名單以外的信號出現,我們就能第一時間發現和甄別,並迅速展開行動。”
優化流程保障服務
開通綠色通道、噪聲治理、規劃交通運力……除了維護考場秩序,各地還統籌協調各種資源,確保服務保障措施到位,為廣大考生營造溫馨、舒適考試環境。
6月7日至9日高考期間,廈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在全市24個考點實行“一點一策”,著力保障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暢通、有序。此前一周,當地城管部門已“提前上路”,對校園周邊環境開展綜合整治行動。集美區城市管理局利用建筑工地施工噪聲自動監測系統對轄區內施工噪聲排放值超標的施工項目,第一時間預警提醒,督促整改,落實高考期間噪聲管控。
甘肅省考前組織全省180個考點、15萬人次開展入場模擬演練,測算入場時間,優化入場流程﹔鄭州公交充分利用智能調度系統,對途經各考點的公交線路的車輛進行實時重點監控,加強對途經各考點的公交線路、社區接駁巴士線路及快速公交主線的運力投放。
(記者符曉波 王祝華 楊宇航 孫越 吳純新 韓榮 吳長鋒 頡滿斌 華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