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一堂特殊的竹林思政課

2023年05月08日09:0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堂特殊的竹林思政課

  竹林思政課讓學生們受益匪淺。受訪者供圖

  春風拂過,竹林搖動,江蘇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的竹林裡不時傳來師生們的笑語歡聲。

  這片竹林就是師生們的“課堂”。

  最近,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宋曉龍帶著20多名同學沉浸在校內的蒼翠竹海中上起了思政課。

  “竹子象征著高潔,‘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時尚藝術與設計學院的江蘇鹽城姑娘王雅楠說,今年20歲的她第一次體驗如此特別的竹林裡的思政課堂。

  師生交流中,沒有平日課堂上的舉手回答,同學們暢所欲言的溝通更像再平常不過的聊天。從去年開始,該校推出了“竹林思政課”,頗受學生的好評。每學期,這堂特殊的思政課至少要進行三周。“我們盡力保証,每一個班級都至少輪到一次。”宋曉龍說。將課堂帶到竹林裡並不簡單,這意味著在清風吹拂間,德育、美育、勞育要隨著竹香浸潤學生的心田。

  對此,宋曉龍有獨特的教學法。他讓同學暢談各自對於竹的看法。經過“熱場”后,他便向同學們講述起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竹文化與竹精神。

  他介紹說,梅、蘭、竹、菊並稱“四君子”。在傳統文化中,竹代表著正直與氣節。很多詩歌中,都以竹為吟詠對象,他帶領學生們朗誦起那些膾炙人口的詩歌,品味著詩歌中關於竹獨特的精神內涵和啟人心智的價值觀。

  竹文化中蘊涵的思政元素不知不覺流淌進學生的心間,一次次激起學生的思想共鳴。

  在該校環境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大二學生盛家文看來,竹林是校園裡最獨特的風景。“走在校園中,竹林的美就像行走在身邊的畫。在專業課上,我們也時常分析竹林對於環境藝術與設計的作用。”盛家文表示,在竹林裡上課可能不是誰都可以體驗和感受的,藝術生可以在不經意間“提升審美”,對專業學習大有裨益。

  宋曉龍將課堂的節奏把握得精准,他帶領著學生們在竹林裡漫步起來,並找到一株在岩石下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破土而出的竹子。石竹的堅韌不屈讓現場的師生們都為之觸動。

  在視覺感官沖擊的同時,宋曉龍講起革命烈士江姐的故事。1948年6月,因叛徒出賣被捕,江姐被囚於渣滓洞監獄。在獄中,一次次面對敵人的辣椒水、筷子夾等慘無人道的酷刑,她始終毫無畏懼。江姐說,竹簽子是竹子做的,但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聽到這裡,20歲的淮安小伙張致強紅了眼眶。他是該校時尚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學生。平日裡,張致強比較喜歡閱讀革命先烈的傳記。在課堂上,他也多次聽老師講過類似的革命故事。“但是這都比不上在竹林中直觀感受石竹帶來的沖擊強,以竹喻人,形象而貼切。”張致強認為,這樣的思政教育更能引發學生的思想認同和價值認同。

  進行40分鐘的“漫談式”課程后,師生們一起拿起鋤頭,開始挖筍實踐。在勞動中,他們感受著春天的饋贈。該校視覺傳達與設計專業的南通姑娘周雨濛從未嘗試過挖筍。對於校園中的竹子是何人養護、怎麼養護,她了解得不多。課堂上,她第一次拿起鋤頭,在學校校工的帶領下挖筍。

  挖筍的關鍵環節是找筍,那些未冒頭及剛冒頭的春筍最為鮮嫩。在校工的指引下,周雨濛慢慢在摸索中找到訣竅。那些泥土輕微隆起的地方,很有可能藏著春筍。

  周雨濛揮動起鋤頭,一點點將筍周圍的土刨開,慢工出細活,急不得,隻有當筍的根部完全露出時,才能將筍鋤斷並連根挖起。“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些技巧說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她與鋤頭的“相處”並不容易,鋤頭很重,她揮舞起來要使盡全身力氣。歷經一個小時的不斷嘗試和實踐后,她才漸漸熟練起來,最終與同伴一起挖到3隻春筍。

  在勞動教育中,師生們的關系也不斷拉近。不同專業的學生漸漸熱絡起來,成為放下手機后結交到的新朋友。

  盛家文也關注到校工的不易,校工的一句話讓他印象深刻:“有些筍可以挖,有些不能挖,要因地制宜,讓它們長成新的竹林,這樣才能使竹林真正延續下去。”這讓盛家文親身感受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對於自身所學的專業來說,也是一種新的啟示。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隻存在於封閉的教室中,除了傳統的書本課堂外,還需要找到思政元素與學生生活的連接點,並使其成為思政教育的增長點,以浸潤、滲透的方式育人育心。”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魏萍表示,近年來,學校依托校園竹文化、陶文化等特色資源,大力開展德育、美育和勞育,努力實現“三育融合”,引導學生用腳步丈量土地,啟發學生在活動中長見識、學知識,在聆聽中思考、在實踐中感悟、在體驗中成長,帶動思政教育培根鑄魂、立德樹人,真正培養擁有“四個自信”的大學生。

  (記者 李超)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