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思政

傳承弘揚航天精神 構建青年傳播范式

付麗莎 杜玥
2023年04月23日16:23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建設航天強國作出重要戰略部署,為新時代中國青年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指明了奮斗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斗,我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作為一代代航天人立志航天報國的精神結晶,蘊含著深厚博大的精神力量,是激勵新時代中國青年成長成才的寶貴精神財富。深刻領會其科學內涵與精髓要義,立足當代青年特點創新構建傳播范式,對於新時代建設航天強國、傳承航天紅色基因、賡續中國航天人的精神血脈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航天精神是一代代航天人立志航天報國的精神結晶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事業。一部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就是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創業史,更是航天精神的傳承發展史。縱觀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從1956年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將“自力更生”納入建院方針,標志中國航天事業的起步,到不斷攻克科技難關研制“兩彈一星”挺起中華民族精神脊梁﹔從單星發射到多星發射、從發射衛星到發射載人飛船、從太空行走到交會對接,中國航天事業的偉大實踐鑄就了“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時代北斗精神等偉大的航天精神,成為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精神果實。邁向建設航天強國的新征程,航天精神必將激勵新時代的航天人迎難而上、接續奮斗,譜寫中國航天事業新的發展篇章。

航天精神蘊含著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精髓要義。“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時代北斗精神,雖然有著各自的科學內涵和時代特質,但是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精髓要義。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蘊含的祖國高於一切的愛國主義、敢闖新路育新篇的開拓創新、奮斗圖強謀復興的團結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奉獻情懷等精髓要義,為航天精神鋪就了愛國、創新、協作、奉獻的精神底色。愛國是航天精神的鮮亮底色。從60多年前錢學森等一大批海外科學家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毅然回國,到今天“90后”“00后”航天人自覺把個人理想同祖國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祖國高於一切是中國航天人心中高揚的旗幟。創新是航天精神的固有稟賦。我國航天事業一項項關鍵技術的突破,一道道科學難題的破解,一個個輝煌成就的取得,無一不是創新精神的最好體現。協作是航天精神的內在基因。航天事業是“萬人一杆槍”的事業,涉及眾多技術領域,全國數千個單位、十幾萬科技大軍參與其中,正是依靠同舟共濟、團結協作,我們才逐步實現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巨大跨越。奉獻是航天精神的價值追求。所謂“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無數航天人幾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默默奉獻,才使得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航天精神的精髓要義在航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鑄就,也必然隨著航天事業的推進彰顯新的時代光芒。

新征程推進航天強國建設呼喚青年弘揚航天精神

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寄希望於青年。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進入新時代,我國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航天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同時也必須認識到,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相比,我國發展還面臨重大的科技瓶頸。青年作為社會中最有生氣、最有闖勁,蘊含著改造客觀世界、推動社會進步的無窮力量,理應走在創新創造的前列,爭當航天強國建設的生力軍。推進航天強國建設是場接力跑,歷史的接力棒傳給青年,青年應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大力弘揚航天精神,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敢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建設航天強國依靠青年也成就青年。一代代青年立志航天報國,前赴后繼、攻堅克難,推動我國逐步邁向航天強國的新征程,為航天精神注入青年的理想追求和責任擔當。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從天宮、北斗、嫦娥到天和、天問、羲和,中國航天不斷創造新的歷史,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梁、擔重任,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中國航天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充分証明新時代中國青年是堪當大任的。新時代中國青年大力弘揚航天精神,在建設航天強國的接續奮斗中成就出彩人生,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中實現自立自強,在國際科技前沿舞台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推進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同時惠及其他更多國家和人民,體現出大國青年的使命擔當。在航天精神的激勵下,新時代中國青年以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讓青春在逐夢太空的征途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彩。

立足當代青年特點構建傳播范式引導青年賡續航天精神

讓“主旋律”呈現出“年輕態”,立足青年成長成才的實際激勵青年賡續航天精神。貼近青年才能贏得青年,引導青年賡續弘揚航天精神,必須“從青年中來,到青年中去”。一方面,以青年關注的成長話題推進航天精神深入青年心靈。尊重青年成長成才的新特點,著眼於青年關注的職業選擇、個人成長、理想逐夢等話題,將航天精神的“精神原理”轉變為個人成長的“生動道理”,使青年自覺從航天精神中汲取成長成才的強大力量,在攀登知識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負時代重任時行勝於言,在真刀真槍的實干中成就一番事業。另一方面,以青年成長的實際需要推進航天精神匯聚青年力量。當代青年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觀念新穎、興趣廣泛,探索未知勁頭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強。這就需要發揮航天精神的育人功能,深刻闡釋航天精神的內涵,將航天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融入社會實踐活動,讓青年從航天精神中汲取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握思想之舵的力量,進而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創新服務社會。

從“單向度”轉變為“交互性”,運用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感召青年賡續航天精神。當代青年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開放、更加便捷,“單向度”的傳播方式已經無法滿足青年的需求和期待。引導青年賡續弘揚航天精神,必須推動傳播方式從“單向度”轉變為“交互性”。一方面,塑造航天榜樣可親可學的形象增強航天精神的親和力。對於當代青年來說,過於宏大敘事的航天榜樣事跡可能已經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因此,要避免將榜樣形象神化、聖化、泛化,回歸現實生活世界,彰顯榜樣“平常又不平凡”的一面,讓榜樣形象從“天邊”來到“身邊”,使青年真切感悟航天榜樣的青春印記和成長歷史,理解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和國家命運相結合的人生選擇,在榜樣力量的激勵下將航天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另一方面,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增強航天精神的時代感和吸引力。利用好新媒體新方式,以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航天精神,用青年話語打動青年、用青年故事感染青年。這樣既有助於青年在新媒體平台上形成新型社交互動,弘揚航天精神的熱情在同輩交互中得到激發,也有助於青年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航天精神的熏陶,並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自覺踐行航天精神。

偉大的航天精神在偉大的航天事業中鑄就,也必將在航天強國建設中得到賡續弘揚。時代總是把歷史責任賦予青年,新時代青年應從航天精神中汲取力量,自覺將青春同黨和人民事業高度結合起來,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國家的新征程上綻放絢麗之花。

(付麗莎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杜玥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責編:林露、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